自律是健康人格的三要素之一也是成功的基石
前边提到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健全的人格,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因素,那就是自律共情以及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所谓自律就是建立了自己内在的规则,并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能力,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自律是成功的基石,通过自律会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但是这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会诞生。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上司。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自律相对欲望而言的,自律意味着可以主动放弃一些东西,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断舍离”
自律就是不受欲望牵制的断舍离,如何做断舍离
禅宗里有这么一个“渡河负筏”的故事“有人在旅行时遇到一片大水,这边岸上充满危机,水的对岸则安全无险,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机重重,彼岸则无险,无船可渡,无桥可行,我不免采集草木枝叶,自做一筏,当得安登彼岸。于是那人采集草木枝叶做了一只木筏,靠着木筏,他安然抵达对岸,他就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将它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随我所之。
这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能断爱,那么他应该如何处置呢?佛陀说:“应该将筏拖到沙滩,或停泊某处,由它浮着,然后继续行程,不问何之。因为筏是用来渡人的,不是用来背负的,世人呀!你们应该明白好的东西尚应舍弃,何况是不好的东西呢?”这就是断舍离。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断舍离呢?在之前的观点中我提到了面对欲望要推迟满足感,不让其发展为欲求,其核心就是自律,而要自律你必须极具意识,意识在你一不留神的时候就会跑掉,所以为了保持这个意识,你时刻要以内心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质的附庸,以此达到人生清净高效的自由境界。断舍离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比如一段割舍不掉的恋情,你要问自己我还要不要继续,而非我还能不能继续耗下去!这是断舍离的核心。
唯自律者得自由,自律就是带有意识的生活
唯自律者得自由,自律就是带有意识的生活,自由的人生,不会以物质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挣脱了物质的桎梏。不会用堆砌物品来彰显自身的充实。不困于情,不惑于心,自律的人给自己做减法,主动断舍离,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自己,更纯粹的自己,也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没有比这更珍贵的东西了。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自律需要调动极大的意识,意识是我们痛苦的源泉。倘若没有意识,也就无所谓痛苦。但意识并不只是给我们带来痛苦,它同时还会给我们带来摆脱痛苦、获得救赎的动力。而救赎本质上就是治疗。当然没有一个人无缘无故可以做到自律啊。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无缘无故获得这样的品质。他需要有很强烈的意识,而意识的强度就是意志。当你意志力很强的时候,你就可以自律,你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你知道你想要得到什么?那么如何从小就开始帮助孩子获得这一宝贵的能力呢?
人本主义学者叔本华就说过,人生来就是一团欲望。小孩也不例外,欲望不满足就会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他就会无聊。可见,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不存在好坏,不存在对错,不存在善恶。纯粹的欲望是人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在东方的儒教里面,也提到食色性也,这也是对人欲望的一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