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大多时候都是赤脚赶路、奔跑或者追捕猎物,“鞋子”在大约3万年前才出现,和现代的鞋子相比要简陋的多,且仅限于保护足底。
但是,就在这种赤脚和“半赤脚”的状态下,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地形,足部必须借助“足弓”来储存和释放能量,这样才能跑的更远,跳的更高。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下肢的肌肉协同发力,脚部更倾向于脚掌着地,也就是说,每次的行走和奔跑落地时都用脚掌先着地,这样避免了对足跟直接的冲击,奔跑起来也更有效率。
这应该是人类最理想的足部形态,明显拱起的足弓和扇形的脚掌(如图2)多年前,时尚鞋子问世,年第一双减震跑鞋发明。当现代意义上的鞋子面世后,人类的足部形态就开始发生改变,我们的脚被塞在尖头的运动鞋或者高跟鞋里,扇形的脚掌开始被压缩至类似三角形态(如图2)。我们不再善于用脚掌先着地,而是换成了足跟,足跟直接撞击地面无法做到减震,下肢关节都会受到力的冲击。足弓也逐渐消失,失去足弓的脚再也无法蓄积能量,开始变得扁平。这就是我们现在最普遍的足部形态,扁平的足弓和挛缩起来的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