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跑步ldquo外八rdquo,真 [复制链接]

1#

在日常跑步训练中,我们经常能看见有些人在跑步时脚掌向外翻,或向内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字脚”。

“八字脚”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两种,其中又以“外八字”尤为多见。尤其是水平较低、身体素质较差、体重比较大者的业余跑者,当然很多专业运动员也有外八字脚。

今天主要谈一谈在跑步过程中“外八字脚”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外八字脚”形成的原因

跑步时两个脚掌内侧应该在一条线上,如果不能做到,就是内、外八字脚。

1、先天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一方为“外八字,作为子女患此症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2、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均衡内侧弱,大腿内收肌群薄弱或者外侧过分发达。

3、没有掌握跑或者走的正确姿势等等,其中第二条原因是最主要的。

外八字的原因虽然有一部分先天遗传因素,但更多的人是走路或站立时一切正常,但一跑步就八字脚,这就不是单纯的先天生理结构问题,而与后天的运动影响密不可分。这里还要先了解跑步过程中腿部动作与脚掌内外翻的动态联系。

跑步中腿部与脚掌的内翻、外翻过程:

脚在落地、缓冲的过程中,一般会以脚的外侧(无论前掌还是后跟)先着地,脚外翻伴随着膝关节的弯曲;在蹬伸时随着膝关节伸直,也伴随着大腿的内旋和脚掌的一个“内扣”动作。

但是,如果这个“内扣”的动作不足,脚掌外翻时间和幅度过大,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外八字脚。

“外八字脚”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1.步幅影响向前的运动速度

由于外八字脚在跑动的过程中脚着地的方向是向外斜的,例如:在米的行进过程中,在以同样的强度,同样的频率(步频)的情况下,外八字脚每步的步幅(步长)较正确着地脚的步幅每步会减少1.5~2.5厘米,那么按照46步完成米全程来计算,至少跑了80~厘米,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完成米全过程中,实际跑了米还有可能会更多。

具体数据推算如下:10秒的运动员的全程要多用0.1秒;11秒运动员多用0.11秒;12秒运动员多用0.12秒,如果按此方法来推算:米,米,米或更长距离的项目,运动员无疑将会亏得更多。

2.方向性严重地影响向前的速度

从力学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外八字脚在跑动过程中踝关节在落地的瞬间进行扒地动作时,它所发的力并不完全是向前性的,而是在以半个X形或是以A或V字形在进行。

而且身体重心左右摆动,这无疑分解了蹬伸向前的力量,破坏了向前运动速度的方向性。

“外八字脚”跑步的危害

跑步时,后蹬力应该是在后等方向的直线上,脚掌的受力线应该是沿着脚掌的轴线上,这两条力线本应该是重合的。但是脚掌外翻后,脚掌的力线也随之向外偏转,与跑动方向形成一个角度导致以下后果:

1、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直线向前,而是斜向,要想达到较好向前的效果,只能增加蹬伸的力量,增加了身体承受的负荷,也增加伤病的风险。

2、足受力顺序不是沿足纵弓的方向,削弱了足弓的减震作用,损伤概率也相应增高。

3、膝关节、踝关节产生侧向的分力,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膝关节韧带拉伤。在弯道进行急跑的过程中,踝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就会更大,而且大多数是左踝。

4、由于后蹬力偏斜,身体重心呈曲线前迸,减少了有效步长,影响跑速。

外八字脚只是脚的问题吗?

控制足部内翻运动的小肌群力量不足,是外八字脚的重要诱因。但也并不是外八的全部原因、主导原因。

蹬伸时大腿内旋和脚掌“内扣”动作不足,很可能是控制大腿内旋的内收肌群(大腿内侧肌群)力量较弱,同时大腿外侧肌群、臀中肌和臀小肌比较紧,导致整条腿更容易向外旋。

髋部力量不足不仅造成的蹬伸的力度不够、方向也更容易偏移,形成外八。

外八字脚往往伴随全身一系列的动作问题,比如重心靠后、脚着地时间太长等等。所以改正外八需要从全身入手改进技术动作,而不能局限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