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式练习,要注意这些原则,会帮你更好地掌握体式,并且改善身体。
1、根基稳定
2、关节正位
3、观察临界点
4、打开边界
5、清醒而放松的观察
6、看见呼吸
一、根基稳定
无论站立、坐立、跪姿、俯卧、仰卧的体式,在进入体式前,必须建立身体的根基稳定。根基稳定,能依次向上建立和启动肌肉正确的发力点和保持关节的稳定。
比如四脚爬行式练习,双掌心的根基稳定,手腕关节不会扭曲,手肘关节和肩关节依次正位。如果,掌心根基偏移到手腕外侧,大拇指侧力量缺失,不仅会出现手腕疼痛,还容易出现以下这些问题:
手肘关节容易超伸,出现耸肩,两侧肩胛骨会向两侧张开,缺乏向脊柱中线集中的力量,胸廓向下沉,腰椎过多前凸,翘臀,小腹力量没启动,核心力量缺乏,脊柱延展度缺乏,大腿力量不集中,双膝跪地疼痛感。
山式站姿练习,脚底根基位置点偏移,出现足弓塌陷,脚踝关节不正,足外翻,胫骨内旋,大腿内旋,髋关节位置偏移,骨盆倾斜,脊柱倾斜······
而根基点的建立和稳定,是为了确保根基以上关节之间的肌肉韧带紧致且有弹性,将相邻的骨骼关节面衔接在正常生理位置中。
二、关节正位
在根基稳定好以后,关节之间的位置要调正。我们身体的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关节面多由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覆盖,既光滑又富于弹性,因此运动时可以减少摩擦、震动和冲击。
关节囊是在关节四周包住关节的纤维结缔组织。关节囊分二层,外层是纤维层,坚固、强有力的连接组成关节的骨。内层叫滑膜层,能分泌透明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摩擦。
关节腔被关节囊封闭的腔隙叫关节腔,腔内有滑液,腔内为负压,对加固关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身体习惯性的不良站姿,会导致关节之间位置偏移,引发一侧关节韧带过紧,相对应另一侧的关节韧带过于虚弱,过紧的关节面之间的距离缩短,关节面上的软骨容易磨损,久而久之出现疼痛。
如上图:足外翻(脚踝关节外侧压力加大,内侧张力加大,脚踝关节容易扭脚)---膝外翻(膝关节外侧压力加大,内侧张力加大,形成X型腿,膝关节外侧容易疼痛)。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关节之间新的平衡和稳定性,放松过紧的肌肉韧带,强化过虚弱的肌肉韧带,通过瑜伽体式的练习,使原本倾斜的关节逐渐回复到正常的解剖生位置中。
所以在进入体式后,要在自己身体力所能及的状态中,调整关节回复正位。
三、观察临界点
身体进入某个瑜伽体式后,随着肢体的打开,不同的身体会有不同的临界点。
所谓临界点就是你保持在某个身体姿势中的时候,肌肉之间伸展的极限位置。在这个位置,你的身体出现拉伸痛感,这种疼痛是在安全的范围内,不至于引起受伤的极限点。你在观察这个位置时,自觉呼吸是顺畅的,身体还有伸展的空间。
如果你超出身体的临界点,身体会发抖,你会咬牙憋气,容易拉伤;如果没达到你身体的临界点,而时刻想要放弃练习,也不会有太好的练习效果。
瑜伽的练习,是需要让自己在自我觉知的位置上,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观察和清醒看到的。在看到中,一点点延展身体,打开身体的边界。你要平静而不懈怠地看到那个边界,时刻在边界点上,对身体做出更深的,更开放的调整。
四、打开边界
身体的临界点是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体位的移动而逐渐延展的,其中藏着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打开空间。
比如坐角式练习,开始时,双腿内侧过紧,随着身体向前伸展,结合呼吸一点点拉伸,双腿内侧的边界会越来越大,延展性会越来越强。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行,或者相信自己就是不可以的,那么你的身只会越发沉重,在你的认同中,成为你自认为的样子。而瑜伽练习即是对身体的唤醒,让你自觉沉重的身体越来越轻盈,也是对身体的觉察,你只需要看到当下那一刻身体的情景,而放下对身体的保守看法和自觉不可能的念头。
你对你身体的相信,会随着你的练习成为可能;你对你身体的不相信,和不愿意看到,会在你懈怠练习时成为永远的样子。
所以打开边界意味着放下不自信和固执的认为,需要你在观察身体的过程中,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建立新的信念,创造新的奇迹。
打开意味着敞开,敞开意味着向更远的地方探索,你需要保持好奇心,放下原有的认为,保持行动力,真正的行动起来。行动是自觉的,好奇是动力,在动力的带动下,有趣地行动,在行动的练习中,建立新的探索。你的身体体式,就是自我行动和探索的直接训练!
五、清醒而放松的观察
在对临界点进行观察时,你是清醒而放松的,是对自我身体的诚实守护者。
清醒,你看到现在你身体的状态。你不需要担忧未来可不可以做到成功,但是你不做,以及不能坚持,你一定无法成功。
放松,你不紧绷着为难自己,不强迫地要求自己。如果你一直觉得你必须做到什么样子,就会形成压力。
你只在临在中,在那个时刻,那种感觉里,你和身体的感觉结合成一体,你自己都成为感觉本身。那种对感觉本身的观察过程是放松而不懈怠的,是专注而不僵硬的。你要让自己和身体的“临在”在一起,没有在一起,其实都是远离了身体。身体中每一刻的感觉都是载体,承载着你内在身体的状况。通过载体,你的心一直持续不间断地看到各种呈现。这样就是“联结,整合,统一”的状况,最终对联结这个状态也进行清醒而放松的觉察。
六、看见呼吸
随着身体的移动,必然会有呼吸变化。呼吸成为体式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呼吸,你可以一点点打开边界更多;看见呼吸,呼吸会有各种提醒。呼吸短浅了、浮躁了、不安了······在提示你需要放松一点,收回一点,调整一下;呼吸深长了,缓慢了,柔和了······提示你身体安顿,可以再打开边界更多一点。呼吸是引领,也是照见。
比如身体拉伸的练习,你可以缓慢呼吸,看到呼吸的状况。感觉身体调整好了,深吸气,延展脊柱,随呼气,身体放松。在身体感觉的载体中,呼吸成为推动载体变化的动力,你运用呼吸,持续地运用呼吸,呼吸开启了更多的可能。
以上这些元素是整体的,对根基的建立,确定关节的正位,在正位中观察临界点,在每一刻的临界位置一点点打开身体的边界,帮你发现更多的可能空间,建立持续的信心,带着信心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清醒而放松的观察,在对观察的持续状态中看到呼吸发挥的作用,并运用呼吸,建立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