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复制链接]

1#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7/5795135.html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太阳到达*经°:处暑,标志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天气逐渐转凉。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府文史馆员施立学对于“处暑”节气文化进行了解读。“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长江二首宋·苏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物候特征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肆捕猎鸟群,将猎物陈列作一堆,然后食用,如同先祭后食。天地间万物凋零,寒气渐浓,色调转冷的秋季也隐隐弥漫着肃杀空旷的意味,古时秋决,就有顺天地肃杀之气而行刑的说法。“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中医学认为,处暑过后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秋阳肆虐,温度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农村俗语说的:“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也是告别暑气的节气,三伏天哪种闷热的透不过来气的天气,会随着早晚的习习凉风,变得让人舒爽了许多,但处暑过后的一段时间,气温还是很高的,农村俗语叫做: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尤其是白天的温度依然还会很高,也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让田地的庄稼快速成熟,所以也有老话说,立秋之后,农民是盼着炎热天气在能够多持久一些,这样才能够利于我们的丰收。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宋·仇远《处暑后风雨》)。”每每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民间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松花江放河灯”历史源远流长。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中元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放河灯是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人们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制作成各色彩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

萧红《呼兰河传》中曾解释这种习俗:“七月十五是个*节,死了的冤*怨*,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要是有个死*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任其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便被认为让**给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便被认为亡*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飘得很远或靠岸,则被认为亡*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大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美好的祝愿。

在吉林市,松花江放河灯历史,源远流长。清诗人沈兆堤在《吉林纪事诗》写道:“中元灯异上元形,会啓盂兰灿若星。万朵荷花照秋水,可同佛火烛幽冥。”诗人孙介眉更是称赞:“银盘电盏影江波,拥岸人观灯放荷。万朵烛光看不切,一舟打浆夺前过。”浩浩北去的大江,千盏万盏的河灯涌满了江面,景象十分壮观。

中元节为什么在吉林市放河灯呢?吉林市古称船厂,是造船的地方。明成祖朱棣曾经打发他的内大臣亦失哈,率领领二十五只大船,到黑龙江下游特林(今为俄罗斯所属)建立了奴儿干都司,回来的时候就觉得,没有船是不行的。于是明都指挥使司刘清,奉旨三次来到吉林市,在松花江东岸,建立了船厂,开始造船。从松花江的上游伐木,木排到船厂停下。船厂有多大,长一百五十九丈六,十八丈多这么宽。

无论伐木造船,还是行船,每年都要死伤好多人。人故去了,七月十五,人们要进行祭奠活动。既然这些死者,几乎都是随松花江水而去的,所以在松花江就有了放河灯的风俗。

康熙东巡吉林,激情澎湃,以“楼上楼”的形式,写下脍炙人口的《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彩帆画鹢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松花江上放河灯,放的是历史,放的是风俗,是对故人的悼念,对今人的祝福。

松花江,满语松阿哩乌拉,意为天河。一说,它是从海拔.1米长白山天池发祥;一说松花江被称为天河,那是因为松花江里,千年老蚌太多了,每到晚上,都要自己敞开怀抱,吸收雨露天光,远远一看,河蚌里那些大大小小的东珠,放出的光芒就是一条璀璨夺目的银河。七月十五的河灯和这条天河,两两相映,展现了一派辉煌的景象。不知是东珠绚烂,还是河灯耀眼?碧波托着粉色的河灯,红色的烛光,映照着碧水。天上的星星在水中闪烁着,水中的河灯和天上的星星相互交织着,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水中,只有一条天地银河缓慢地涌动着……

如今放河灯,已不只是七月十五了,每有重大节日,都要放河灯。放河灯,已经由过去对先人的这种悼念,转为了旅游文化项目。松花江河灯自古而今,美不胜收。

农事农谚

“处暑谷渐*,大风要提防。处暑满地*,家家修廪仓。”

处暑动刀镰。动刀镰,不是割大田地,是割田头地脚的线麻与苘麻。为防车马碾轧或牲畜祸害庄稼,东北农家多在地边种植线麻。处暑时节,户户动刀镰,把线麻割下,投入村头大泡等水塘中,上覆柴草,盖上泥土去漚,约一星期从大泡子取出晾干、捆好,冬日农闲时即可扒麻了。用线麻做的鞋底、鞋垫、袜子,透气吸湿、抑真菌、久穿不生脚病。线麻可用于搓绳子、打绳子、打套。

苘麻茎长而直,高达2-3米,叶盛大,心形,被茸毛,花*色,进入苘麻地,仿佛走进一片美丽的大森林。苘麻子的别名叫做苘实、野苎麻子或者冬葵子、青麻子、又可以叫做苘麻种子、白麻子等。苘麻籽儿,外型多见三角状的扁肾形,这种植物种子中带有一些纯天然的植物油脂,它气微味淡,泡水喝利湿热、解*,可益气、安心。苘麻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全草可作药用。

苘麻可做引火柴。过去,每当农家要做饭,习惯用麻杆来引火。白花花的麻杆就是从苘麻上扒下来的。过去,东北有一句话叫“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狼以为你拿一个很长杆子,其实麻杆根本不结实,对于打狼来说,不过是“银样镴枪头”。

立秋处暑在八月,拔草放垅晒水田。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处暑白露节,夜寒白天热。热熟谷,粒实鼓。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早得雨,谷仓里的米。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处暑根生谷,无水长不足。处暑还无雨,五谷空籽粒。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谷渐*,大风要提防。处暑满地*,家家修廪仓。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高粱白露谷。处暑长薯。处暑萝卜白露菜,秋分种麦人不怪。处暑糜穗日夜长。高粱处暑不出头,到秋割下喂老牛。

饮食养生

多吃味甘性平的食物,早睡早起,最好睡个子午觉。

处暑,意味着暑气至此而至,这之后气温将逐渐下降,是由热到凉的转折点。而对于长春而言,立秋过后凉意就非常明显了,最近几日更是凉意渐浓。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返聘专家裴智梅说,处暑养生要注意增减衣物,早睡早起防秋乏。

据裴智梅教授介绍,今年凉爽天气来得较早,人们养生一定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以免出现伤风感冒。尤其老年人和体弱的孩子,要适当增减衣物,保护好自身的阳气。处暑后,后半夜凉意浓,因此体弱的人睡觉时不要盖太厚的被子,以免出汗伤阴耗津,最好关上窗户,护好腹部。

“随着气温的下降,天气转凉,人们也会开始出现秋乏的现象,起居养生适合早睡早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裴智梅教授建议大家,最好在晚上22点前入睡,最迟不要超过23时,早上6点之后起床。裴智梅教授说,处暑后早睡早起对身体有益,早睡可帮助人体调养阳气,早起则能让肺气得以舒展,“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睡个子午觉。”

裴智梅教授表示,处暑后天气凉了,“秋燥”当时,饮食上可以多吃味甘性平的食物,“应对秋燥,我们在饮食中也可以增加滋阴润燥、养阴清热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莲子、蜂蜜等,像是百合、银耳、莲子,可以煮粥,也可以煮水喝。”裴智梅教授建议大家,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可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等,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处暑过后,人体处于一个“收”的状态,人们日常运动健身也要符合人体的潜在变化。“建议处暑后,我们运动时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功项目的选择。适当运动,避免大汗淋漓的方式。”裴智梅教授说,人们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登山、打太极等运动项目,运动量以“不累”为主。

“随着秋意的逐渐深入,人们触景生情容易出现悲伤的情绪。建议大家,此时要收敛好情绪,切忌大喜大悲,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变化,从而适应秋季的收敛之性。”裴智梅教授说,日常人们可以多看看书,练习书法、八段锦等,听听音乐或者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舒缓情志,平衡心态。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记者王璐张莉莉手绘作者孟美青设计刘春娇

编辑丨露娜

审核丨韩大川姜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