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读书人20年56篇关于读书淘书书房书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书名:《乐书小集》中国书房名家文丛第二辑作者:方韶毅出品人:止观书局总策划:许石如陆张责任编辑:孙科镂责任校对:吴颖胤装帧设计:李珊于晶出版:浙江古籍出版社书号:-7---0装帧:硬壳精装规格:20页/16开/15.6千字定价:.00元

《乐书小集》自序——读书如同呼吸一样自然,生活将会更美好文/方韶毅书名难取,大概很多人都有体会。这本书最初取名为《书生活》,与内容贴切,也是我想表达的。但现在还用这个书名就过时了,毕竟市面上有好几本类似名字的书了。后来,改名为《猎书琐记》。尽管我爱买书,并有点「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劲头,但明白是够不上猎书标准的。在我看来,称得上猎书的猎,须是千金一掷的豪气,须是百折不挠的求索,所猎之书,亦须是枕中鸿宝,或是善本孤籍。而我平时所买都是些平常的书,这本书所谈更是些浅薄的内容。所以,感到心虚。现在,这本书名为《乐书小集》,我觉得还是妥帖的。「乐琴书以消忧。」这些年来,我乐在书中,何止消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在书林散步,在书路找寻方向,在书田耕耘……回味起来,梦也是甜的。编印这本书是一个小结,抑或还有点怀念。小结二十多年的读书历程,怀念那些静静读书的时光。全书分为四辑。辑一有关书之书,辑二有关书展书店书房以及买书藏书,辑三是读后感,辑四是一组书信体随笔,内容亦有关书与生活。这五六十篇文章,均按写作时间排序。最早一篇《住在树上的温州和尚》,写于一九九六年在温州晚报社工作的时候,可能就是此类文章的滥觞,虽然后来我对此有深入的考证,但还是把这篇旧文收入作为纪念。最近的一篇则写于前年底,不至于整本书都炒冷饭。其中又以两个时期写得最多:一是我在北京的三年,二是二〇〇五年和二〇〇六年前后,绿茶兄在《新京报》卖力编辑《书评周刊》的时候。但都是些豆腐块,「书皮子的学问」,无多价值。这也是我近年来写的读书随笔越来越少的原因。如此看,辑一辑三里的文章仅是一个时期的阅读趣味而已。相对而言辑二辑四收录的有价值些,新闻报道式记录了过去的书店、旅行中的书事以及买书藏书经验谈,多少有点信息量。那组《给亲爱的,书》则是「北飘」印记,一时所思所感。「说起书和书房,仿佛就与学识和品位有关。在我看来,拥有一间书房,读几本书,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必在乎书房的大小、书的多少。」「如果读书如同呼吸一样自然,那么生活将会更美好。」这大概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了。壬寅秋月写于东瓯翠微山麓半亩方堂

名家推荐

方韶毅兄是爱书人,他对书尤其是对旧籍和乡邦文献的钟爱,堪称痴迷。用本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来形容,就是「给亲爱的,书」。一般而言,给亲爱的,是只给父母妻儿的,书的地位在他眼里是如此之高,已达到了无法割舍的程度。他又是写书人,近几年厚积薄发,一发而不可收。本书是他关于书的文章的最新结集,访书、评书、说书房、议书人……一言以蔽之,与书相守相敬,乐在其中也。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令读书人刮目相看的境界。

——陈子善

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了书话热,这类著述令爱书人兴奋了许多年,但随之而来的是书话范畴的扩大化,由此而引发了爱书人的审美疲劳,书话类著作已经难以戳中读者的兴奋点,何时能在这个领域打破魔咒,回归经典书话体,始终是爱书人初心不改的期待。方韶毅是资深书话作者,近些年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书之书,这些著述广受读者好评,而他的这部《乐书小集》,在撰写方式上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我有幸先睹为快,以我的感觉,这部书定然会被有着爱书癖的同好们所喜爱。

——韦力

方韶毅与书相知相识相伴相依数十年,这两年所写、所编之书犹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即将面世的这本读书随笔《乐书小集》又是一本厚积薄发的新书,这本新书其实是一册旧作,二十多年前韶毅兄所写的买书、读书、藏书、评书、写书、编书的往事尽在其中,也难怪他曾将这本书命名为《书生活》了。

韶毅兄的书生活是大多读书人的一种向往或者是想追求的一种生活的最佳状态,这本书对于爱读闲书的读者而言,无疑是正中下怀的一本,从书中可以映照出每一个读书人的影子,如你不信,不妨读几篇,一定就会深陷进去了,所谓沉浸式阅读的快感也就会油然而生不得自拔也。

这本书的编辑、装帧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专门为这本书的插图大部分是专业摄影人士的佳作,相当养眼,所谓图文并茂,这个可能就是一个绝佳的样本了。

韶毅兄在自序中所写的一段「平平淡淡」的感悟确实触动了我,相信你也会从中有所感悟——「说起书和书房,仿佛就与学识和品位有关。在我看来,拥有一间书房,读几本书,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必在乎书房的大小、书的多少。」「如果读如同呼吸一样自然,那么生活将会更美好。」这大概就是我想要表达的了。

另外,这本是止观书局策划的「中国书房当代名家文丛」的第二本书,前不久面世的第一本朱航满所著《杖藜集》一经推出,即赢得爱书人的青睐,这本《乐书小集》想必一定也会好评如潮。

——董宁文

方韶毅北漂时,我们并不熟,但知道有个瘦高个为书痴狂。「非典」那年他「带病回乡」,不知怎的有了交集,并且是「密接」那种,于是他的痴书病迅速传染给我。先是买买买,有种应收尽收的气度。约在三五年后,此症会逐步扩散到读书话、写掌故(bagua)、钻研地方文献。据专家分析,这种症状一般会持续八到十年,其间加重的一个特征是给自己逼仄并凌乱的书房起个什么堂什么斋的雅号,这个症状一出现,请名家题匾、刻藏书章、做藏书票就不可避免了。到这一阶段,买书已讲究版本,尤其偏爱老版本、毛边本、签名本。别人「双十一」打折凑单买书,你孔夫子网上高价拍旧书。最后阶段是做自印本,还要搞限量版,以稀为贵,以亏为荣。到此,靶向治疗宣布无效,只能回家喝中药了。这本书里,大部分文章是方兄发病早中期的症状记录,时轻时重,并屡有反复。也有几篇文章,是我们交叉感染后的相怜写照。「发烧不说的人,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这句话,你品,你细品。

——沈迦

温州的爱书人很多,温州爱书人搜集地方文献的也很多,温州搜集地方文献研究整理出书的仍然很多,集三者于一身的不多,方韶毅是最活跃的一位。但这一本,不那么温州了,只是爱书人方韶毅对书的深情表白。

——胡同

作者简介

方韶毅,一九七一年生,曾任《温州晚报》记者、《温州人》杂志副总编,现任教于温州大学学院,副编审。温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爱书,爱读书,爱做书。漂过北京、上海,近年来致力于民国学人和温州地方文化研究。在《读书》《现代中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东方早报》《新京报》《深圳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史和读书文章百多篇,部分文章已结集为《民国文化隐者录》《东嘉故书谭》出版。另编有《伍叔傥集》《吴鹭山集》《过来人言》《曼髯三论》《夏承焘墨迹选》《夏承焘师友信札》等,主编有《瓯风》已逾二十集。

目录

辑一

书之书

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

注释人生大书的书架

书话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猎书三昧

因为迷恋,所以才爱

书之恋

当爱书人,不做嗜书瘾君子

近三年“书之书”管窥

辑二

追着书香去厦门

我的日本书店之旅

香港访书访人

冬季到台北来看书

温州古旧书店的前尘梦影

逝去的温州书店风景

我家书房

藏书琐谈

我买书的那点事

辑三

住在树上的温州和尚

「漂」的成本和收益

朱自清比不上琦君?

刺猬和狐狸

圣埃克苏佩里和他的《小王子》

挖掘藏地之旅的“有趣”

诗歌的位置

可爱的老头

其实你还不懂温州

夜不读《大唐狄公案》

日本与日本人

当迪斯科成追忆

旧墨旧心情

杂读《愤青史记》

经典是什么?

林斤澜和一个时代的故事

《读库》思维说

诗人的旧书

书同文之道

传记无须傍名人

论贝塔斯曼在中国的倒下

蓝夹缬上的昆曲记忆

一成不变的大众阅读趣味和出版走向

不普通的普通人

从「阅读两亿字的书」说开去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马叙伦》的分量

《开卷》是榜样

今天我们怎样读《三字经》

有缘,还要有心

掌故是历史的别传

辑四

给亲爱的,书

后记

设计与印制

一本书的诞生其环节是极其复杂的,当代名家文丛作为《中国书房》丛刊的延伸,视觉体系的规划尤其重要。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位,如书籍如何在继承《中国书房》简约风格的基调又能别开生面。所以从版式规划、色彩规划,再到装帧设计的整体策划上都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反复推敲与打磨。

丛书确立之初,就明确了策划的基调——静气、文气,力求展现一本书的「书卷气」。设计过程中,我们追求视觉上的文雅中正,又始终将「书感」放在首位,要让读者在拿到书之后,阅读便捷;在这个基础上,又要给读者以典雅、简约、大气的视觉美感。

有了第一辑的经验积累和书友们的建议,第二辑的出版则顺畅了很多。第一辑中的不足,在第二辑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灰色底从55%的专灰改成了65%的专灰,并请纸厂的技术总监到印厂进行了印刷压力的调试;再如,书衣、封面、页眉、章节页的视觉主题色,「蓝灰」从四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专色版,色彩饱满、清爽;为突出时代感与艺术性,书中的插图黑白与彩色交相呼应并以高级灰的线框与底色点缀其中,增加了视觉的享受。书衣的书名「乐书小集」三个字采用起凸烫哑黑工艺,封面的书名「乐书小集」采用压凹工艺,雅致非常且有质感。希望用简洁的版式和素雅的材质、精湛的工艺,呈现出与本书内容相契合的气质。

《乐书小集》内文纸依然使用80克进口蒙肯拉格慕,这种纸张略带米色,赋有肌理、无涂布、不反光,图片色彩透着优雅的书卷气息。

止观书局此系列丛书之所以使用价格比国产纸高出将近两倍的进口纸,原因有三:一是书籍轻盈,「书感」好;二是视觉上的舒适度要好于国产纸很多;三是进口纸无酸无氯,柔软轻盈,书籍可以永久保存,可以很好的延续止观书局可读、可赏、可藏的办刊宗旨,您买到的是一本书、是艺术品,更是「活古董」。

当代名家文丛

「当代名家文丛」系列是《中国书房》丛刊的延伸,两册书的互动出版,更像是古今书房的一次对话,是古代巨擘硕儒与当代学人思想的无声碰撞,是对古今书房里人、物、事的一次立体呈现。《中国书房》丛刊以补白、寻真、问古为办刊的终极理念,「当代名家文丛」旨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