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谈书法与人品的非相关性奸相蔡京给我 [复制链接]

1#

中国古代有一位戏剧性的书家,一位奸臣竟然写的一手好书法,他就是蔡京,他颠覆了我们对书法与人品相关性认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人品和书法的非相关性。

北宋第一奸臣

蔡京的贪婪可谓是骇人听闻,虽然人都是驱利的,但是蔡京没有底线,毫无羞耻之心。

1、投其所好

蔡京擅长投其所好,摸清了宋徽宗的喜好,宋徽宗喜爱书画,蔡京就将天下名贵书画献给皇帝,并且自己的书法也是当时天下第一,无人能及,蔡京的特长刚好对上了皇帝的胃口。因此,深得宋徽宗宠幸,位极人臣。

2、结党营私

到达相位的蔡京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职位,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3、巨额敛财

为了给宋徽宗一个太平盛世的假象,为了展现国家的经济富足,为了满足宋徽宗的奢靡贪欲,蔡京首要任务是赚钱,让政府的腰包鼓起来,所以蔡京采取了很多经济改革和货币政策,使宋朝的经济出现飞速的发展,GDP到达世界第一,国家富裕的不得了,而且让整个北宋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富裕的朝代,国库充盈,宋徽宗有了奢靡的资本。

但是,让皇帝奢靡的同时,蔡京自己同样也借机敛财,并且为皇帝建造各种各样的道观、庙堂、器鼎等劳民伤财的项目,虽然国家有钱实施这样的奢靡项目,但是老百姓很受苦。

4、民愤极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后,蔡京失去徽宗的保护屏障,地位一落千丈,被指认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将其贬到偏远地区,但是蔡京还没到地方任职,就客死潭州,死因竟是饿死,因为当地民众实在对蔡京深恶痛极,即使蔡京有钱,也买不到衣食住行所必须的东西,纯粹是被民愤殴死的。这种现象古今少有。

蔡京雪江归棹

可见蔡京确实是一位大奸臣,为了利益,做人没有底线,但是皇帝也有过错,如果不是皇帝的喜好,蔡京也不至于此。

书法绝冠一时

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米芾虽然说蔡京书法比自己好,但是这可能是奉承的话,但是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反映出米芾和蔡京在当时书法圈中确实很强。

曾经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就是指蔡京,因人品问题,后人将其换为蔡襄,但是单论书法,蔡京肯定胜过蔡襄。

蔡京的书法和米芾大体相似,水平相当。看看蔡京的《节夫帖》和米芾的《彦和帖》,你会惊叹这两人的风格水平竟然高度一致。

蔡京《节夫帖》

蔡京《节夫帖》

米芾《彦和帖》

米芾《彦和帖》

无论字形还是节奏,变化都非常大,书写自然流畅。用笔都属于沉痛快着、干净利落的书风,当然他们还是有些细节上的区别。

米芾偏于稀疏的章法,并且在字形的稳定性上略胜一筹,而蔡京的字形似乎不那么讲究。

在功夫上,米芾更胜一筹,在天然情趣上,蔡京显得更为率真。

书法与人品的非相关性

蔡京既然书法这么好,为什么走向了奸臣的道路,或者说,一个奸臣为何书法这么好?这种现象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1、书法与人品没有关系,只与个人的能力和悟性有关系。

蔡京的个人能力非常强,在他当宰相前,连米芾和当朝大臣都觉得此蔡京有相国之能,其能力在蔡京年轻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突出了。

并且蔡京当了宰相后,对宋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经济改革被沿用至元明,同时将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史无前例,其才能不亚于当时聪明过人的王安石。

就是这样的能人将精力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为了讨好宋徽宗,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蔡京选择了与传统道德相背的方向。这一切如果不是宋徽宗的昏庸无能,恐怕结局又是另一番景象,因为皇帝才是真正的“主子”,强大的皇权才是导致这样一个又一个大奸臣的根本原因,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皇权,而不是蔡京,有没有蔡京,北宋都会灭亡。

又或许,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蔡京的为人,也许真实的蔡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坏,因为历史也有错误的评价,真相往往是不为人知的,何况蔡京的功过一直都有争议,需要我们理性看待。

所以,蔡京凭借自己超强的智商和艺术天赋,写出一手好书法,与人品无关。

蔡京《宫使帖》

2、人品为何成为书法评价的前提条件?

第一,因为中国自孔子以来,以儒家思想为大,其中孝、仁是大话题,品德高尚的人一直以来都被世人夸赞,但凡人品有问题,其书法再好,也是垃圾,赵孟不也曾因为不忠而被傅山鄙视么?因此,中国人的思想一直被品德所约束。

第二,书法的艺术审美不是随着汉字的诞生而自觉发现的,书法的艺术性在汉代晚期才被挖掘出来,汉代的时候,摆出百家,独尊儒术,孝、贤是学子取仕的重要标准,即汉代所谓的“察举制”,这个时候,一个人的人品就已经相当重要了,并且深深植入民族的血液里,以后随着书法的艺术觉醒,这一关于人品的评价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第三,“字如其人”的说法根深蒂固,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儒家文化衍生出来的理论,这一理论其实并不是那么科学,他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情绪,认为好的人品才能写出好的书法,即“心正则笔正”。一个人的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人的性情,但却有其局限之处,对于善恶忠奸、性别年龄、名气权利,书法是很难体现的,而急躁安静、放荡内敛等性情却可以展露无遗。因此“字如其人”有其局限性,如果不告诉你这一副字出自蔡京之手,你还会有相同的评价吗?

蔡京《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

3、世界历史上从来不缺少人品极差的名人!

西方著名画家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但是他的人品相当糟糕,拥有数不清的情妇,对儿女也不负责任,背叛朋友,自私、刻薄是毕加索的典型性格特征,然而西方人士却并不把这个当回事,丝毫不影响毕加索的名誉,西方在艺术评价方面更加客观自由。

清代著名人物康有为也是一位艺术天才,书法和书法理论皆为世人所赞,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晚期最重要的书学理论,影响了一代碑学书风。但是康有为人品也非常差,他伪造光绪的衣带诏,欺世盗名,小妾情妇众多,自私自利,坑蒙拐骗,无恶不做,陈独秀和严复都对康有为评价极为不满。但是,康有为仍然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良好的声誉。

人品极差的毕加索

如果蔡京的这段历史被某人改写,其罪过被人抹去,并且无人知晓,恐怕宋四家的美誉就不会落到蔡襄头上了。何况真实的历史中,蔡京的功劳并不小,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也不是蔡京。

不光是艺术领域,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沈括、爱迪生、牛顿、蔡伦、司马光、马丁·路德·金、秦九韶等人都是历史上的伟人,大家可以去百度了解一下,在不同的领域有其突出的贡献,但是人品皆极差,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声誉,所以,为什么书法艺术一定要被“人品”“绑架”呢?

所以,我们欣赏书法也许不需要背负那么多的思想禁锢,或许人品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如果以更加开放自由、客观理性的心态来欣赏书法,也许对于蔡京书法的评价就不会那么糟糕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奸臣能写出这么高水平的书法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