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这时节,暖日和风,杏香压园林,柳烟笼门巷。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响亮的日子——惊蛰。
摄影
少年十九不戴花
惊蛰,古时候最早叫做“启蛰”,后来到汉朝的时候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为惊蛰,唐朝的时候曾有短暂的恢复,然后就以惊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惊蛰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的3月6日左右,太阳达到黄经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八卦历法中,春天就在震位,“万物出乎震”,即是春回大地,生命力的回归。
“蛰”是指入冬之后,小动物藏入土中、不饮不食。
自汉代开始,古人对于立春的物候描述就有蛰虫始振,振者,动也。蛰虫此时似乎已在半梦半醒之间,开始抖一抖、扭一扭了。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这个时节,蛰虫已经蠢蠢欲动,只是动而未出。而之所以开始苏动,其缘由是因气至,是渐渐温暖的气息。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有雷声呢?恰恰是春分。春分的第二候是雷乃发声。也就是说,在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雷声一般出现在3月末甚至更晚。惊蛰,万物复苏,桃始华,仓庚(黄鹂)鸣,确是有色有声的时节,但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区域,初雷往往在一个月之后。惊蛰始雷,只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吻合。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大多是在姹紫嫣红的谷雨时节迎来初雷。
按照《夏小正》的解释,启蛰,言始发蛰也。无论是启、是发,都是一个温和的渐变过程,后来的惊,体现的是瞬间的突变。当然,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
惊蛰·物候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分为三候,用来更准确地描述节气的气候特征。
一候·桃始华|惊蛰之日,蛰伏一冬的桃花始开,引出人间的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仓庚为黄鹂,其最早感春阳之气,在翠柳间鸣唱求友。
三候·鹰化为鸠|天气温和让鹰都变得温柔,悄悄躲起来繁育后代,而鸠开始鸣啼求偶,使古人以为鹰变成了鸠。
七十二候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述,比如“腐草为萤”(大暑)、“雀入大水为蛤”(寒露),等等。其实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消长的一种朴素认识。
惊蛰·习俗
//祭白虎
祭白虎主要在广东一带。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动物。
一方面它凶猛无比,能够辟邪,因而古书说:“画虎于门,鬼不敢人。”同时老虎是食肉动物,经常会残害家禽家畜和人。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觅食,这时候白虎也会从山中出来觅食,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白虎一般用黄纸做成,身上带有黑纹,口有撩牙。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坛前,拜祭时,把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会张口伤人了”。这一习俗现在还很盛,很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每到惊蛰,特别是中老年人就会手拿祭品,排队祭白虎。有些人还拿鸭蛋喂虎,同时口里念叨“好人近身,小人远离”。
//打小人
惊蛰节为什么要打小人呢?打小人源于驱虫。春雷惊醒了害虫,每到这一天,农户就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仪式;同时还要手持清香、艾草,熏家里的每个角落,希望能够驱走蛇、虫、蚊、鼠等。打小人就源于驱虫。人们认为小人就好像害虫,惊蛰后也开始出来活动。到庙里打小人,就可以把小人、恶鬼等统统赶走,一年中都会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打小人一般是拿拖鞋用力拍打地上的纸人,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
//炒虫
有些地方还有“炒虫”习俗,就是把芝麻、黄豆等放在锅中爆炒,比如广西的瑶族炒玉米、江苏瓜洲炒糯米、陕西人炒黄豆、福建的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都是取“炒虫”“驱虫”之意,为的是灭虫除害。炒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还要大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
//吃梨
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厉害,还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
在陕西、山西、苏北一带还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因为“梨”亦有“离”之意,人们在这一天吃梨,亦有“离家创业”之意。
惊蛰·诗意
摄影
少年十九不戴花
惊蛰二月节
〔唐代〕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这是一个元气满满的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桃花热烈地开放,鸟儿卖弄着清脆的歌喉,时间紧迫啊,草木都争先恐后抓紧时间萌发新芽,人间也忙忙碌碌,开始新的一年的耕种。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云在天边聚集,天空中隐隐传来远处的雷声,本来柔和的春风,现在越吹越急了,那长出新叶的杨树被吹得左摇右摆,啊,快要下雨了!
惊蛰日雷
〔元代〕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半夜一声春雷,闪电照亮了夜空,雨点噼里啪啦拍打着窗户,这里四周都很开阔,所以风特别大,把蜡烛全都吹灭了。这样的一场春雨下过之后,天地焕然一新,草木都抖擞着精神生长起来了。只有那石龟和木雁,还静静地呆在那里,等着春天的到来呢。
幕客云日为惊蛰节然有作
〔明代〕孙承宗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谁的乾坤手,让蛰虫惊起,天地一片春意融融。惊蛰,是另一个希望的开始。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日和暖,泛舟湖上,别笑我是旧人,春回大地,我也怀着全新的心情。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天地像回到了初开之时,别有一番新气象。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代〕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首句讲述燕子飞来。惊蛰以后,始有春雷,惊醒了那些蛰伏的昆虫,而此时燕子也开始从南方向北方迁移,其中有一对燕子,飞到此地开始筑巢垒窝。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雨一下,草木便欣欣向荣地长了起来,一声春雷,万虫惊动,种田的人家又开启了一年忙碌不休的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