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韶关为何叫韶关,原来与它有关 [复制链接]

1#

每个城市的名字都有属于它的故事,你知道韶关为何叫『韶关』吗?其实,这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小编带大家一探究竟——

岭南内陆最大的榷税关城

明嘉靖年间及清代,在广州『独口通商』的历史背景下,依托大庾岭路(今梅关古道)这条五岭南北商旅货物运输的主要交通干道,韶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陆路通道的集散、中转之枢纽和重要节点,同时成为岭南内陆最大的榷税关城。由于长时间在此地建关征榷,韶州又被称为韶关。

*注:榷(què):征收;征税。如:榷收(征收);榷政(征税的事务);榷酒征茶(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榷算(征收算赋);榷税(征税);榷课(国家专利税)

今韶关地区最早建关征榷是在明天顺二年(年),其时在南雄太平桥置关榷盐。明嘉靖二十六年(年),在韶州『湖广通粤要津』——武江边设立税关,名遇仙桥(即西河桥关),对过往船舶征收货税和船税。清康熙九年(年),南雄太平桥关迁至韶州城东门外,濒临浈江,仍称太平桥关,简称太平关;设太平关榷使衙门,由户部派员充任榷使,辖太平桥关(太平东关)、遇仙桥关(太平西关)、浛洸(税)厂,后又在韶州城北门设旱关(太平北关),共四个税口,这是清中前期广东最大的内陆税关。

至乾隆初年,太平关岁额银达两,其时全国由户部直管的税关共32处,岁额银10万两以上的仅有12处,太平关为其中之一。

广东省最早和曾经最大的内河税关

与今天『韶关』地名中的『关』字密切相关的太平关,是清代广东两大税关之一。粤海关为清中期所设沿海税关,辖55个税口;太平关则是清初所设内河税关,辖4个税口,至清中期成为广东收税最多的税关。

道光年间(—年),太平关岁额银达21万两,比粤海关55个税口每年11万两的征银总和多出近一倍,成为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一大财源。

经太平关南下的商品主要有茶叶、生丝、绸缎、茶油、桐油、瓷器、苎麻、棉花、烟草等;经太平关北上的商品主要为铁器、檀香、铅、锡、糖、果品以及进口洋货。北上的商货一部分由骑田岭入湖南,一部分过大庾岭路入江西,然后转销各地。乾隆年间实行『独口通商』政策以后,规定江浙闽皖所产丝、绸、茶叶等商品必须走陆路经由大庾岭路赴广州出口。

岭南商贸重镇

大庾岭与浈江通道繁忙的水陆联运,以及太平关通关榷税,使韶州成为岭南商贸重镇,城内『舟车辐辏,踵接肩摩,攘攘熙熙』,广州会馆、四邑会馆、福建会馆、豫章会馆、楚南会馆、赣州会馆、兴宁会馆、惠潮嘉会馆等商业会馆林立,城区和郊外因此开辟了清平墟、南皋墟、皇中墟、长坪墟、大墨墟、上韶墟、文化墟、布贤墟、大风墟等九大贸易市场,并在太平关(东关)周边形成七条街市,号称『东关外七街』,有牙行业、旅栈业、银楼业、典当业、米行业、盐行业、中药材业、烟茶行业、布匹行业、京果行业、土纸行业、转运行业、竹木行业、饮食业等十几个商业行业在此经营,浈、武两江两岸建有近20个码头,足见韶关当时的繁华。

浈江航道旧影

韶州太平桥旧影

『五口通商』以后,江浙闽三省的丝、茶等改由上海、福州、厦门等地出口,太平关丝税改由江海关代征,每年为4.29万余两。随着咸丰年间九江、汉口相继开埠通商,原经由太平关往来的中原各省商货,也都改由长江水运。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变迁,曾盛极一时的太平关开始走向衰落。年8月1日,广东省政府决定裁撤太平关,于是有着年历史、广东省最早和曾经最大的内河税关——太平关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韶关旧城门

韶关(旧称『曲江』)建于西汉高帝年间,『始卜东河,继迁西河』,后因『不胜水患』,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录事李光册迁城中州(今市区);后唐天成元年,刺史梁裴开始筑建韶州城墙。

明嘉靖二十五年(年),知府陈大纶重修城门,确定已有五个城门:一为闻韶门(今建国路东口,俗称『老东门』);二为阜民门(今熏风路南口,俗称『南门』);三为镇越门(今复兴路西口,俗称『西门』);四为望京门(今北直街北口,俗称『北门』);五为相江门,后改为『迎恩门』(今东堤横路东口)。

明天启四年(年),知府吴兆元增开了青来门(今风采东口,俗称『新东门』)和文明门(今风度南路南口,也称『南门』)。

昔日青来门,今日百年东街。

现在,旧城门早已拆除了,但韶关人口中的称呼却一直传承下来,『南门』『北门』韶关人一听就知是那里。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韶关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正已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个新突破』

综合竞争力实现新突破。

年,全市GDP为亿元,人均GDP为5.1万元,均居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第2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韶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名城,是全省唯一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市,环境质量改善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两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两个重大进展』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取得重大进展。基本融入大湾区城市1小时生活圈经济圈,汕昆高速、武深高速、韶新高速相继开通,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雄信高速动工建设,韶关港取得重大进展,年11月27日韶关丹霞机场正式开通,基本构建『八高三铁两航』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万吨,完成补短板投资亿元。市县属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林业碳普惠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个显著提升』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升。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华南装备园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乳源东阳光入围广东省民营企业百强榜,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五年位居粤东西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家,比年增长8倍。

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和企业开办便利度均居粤东西北第一,『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四个明显改善』

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74.43%、有林地面积达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9万立方米,均位于广东省前列。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7%,广东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比年扩大23.7平方千米,政府投入亿元提升县城和乡镇面貌。

社会治理明显改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居粤东西北首位,法治广东考评居粤东西北第二位,群众安全感稳居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8.5%。全域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县),学生资助工作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医院集群发展战略顺利推进,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韶关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来了就不想走!

图文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韶关》

部分来源:文化韶关

封面图片:大米户外摄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