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姜莹说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为五体书之首,篆书的演进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连,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和鲜明特色的书体。本节主要就篆书的分类、篆书的风格体系与流变以及篆书的审美作简要概述。说说篆书的分类吧,篆书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秦以前的文字称为“大篆”,把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小篆”,这是较宽泛的说法。实际上,在我国最早发现陶文之后,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是“甲骨文”。小篆也称“秦篆”,公元前年,秦统一六国后废止了六国文,小篆就是在战国时秦文字基础上吸收了六国文字的优点而整理出来的文字。
整理后的小篆,顺应书写的需要趋于抽象化,象形意味减少,符号化更加明显,对后代文字的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篆书到了汉代虽不占主流地位,但在一些典雅庄重的场合仍作为首选字体,如碑额、瓦当、印玺等。
小篆
我们说说篆书的风格体系及其流变吧,篆书的风格体系是在古文字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殷商甲骨、两周金文、石鼓文、战国简牍帛书、秦小篆等这些古雅文字,因表现形式不一而呈现出多样的风格特征。谈谈殷商甲骨文吧,甲骨文书刻形式丰富,风格多样。近人将其分为雄浑、谨饬、颓靡、劲峭、严整五类。从结字上看,作为早期汉字的书刻形式,甲骨文具有图绘性强、构字方式多样、字形不固定等特点。以“象”、“鹿”、“豕”、“犬”、“鼎”、“鬲”、“壶”、“爵”等字为例,象形字作罗素、赤生闩、苏叠京,是对物象的象形描摹。
而“上”、“下”、“股”、“臀”、“母”等字为指事字,甲骨文作心、公、尔乍出,以符号提示,指向明确。又如“毓(育)”字,甲骨文作意、售房本年,“子”在母臀下,表示“生育”。这种重图形组合、轻偏旁意识的表意方式,与后世的偏旁组合形式显然不同。
甲骨文
甲骨文用笔丰富,大致有三种类型:其一为追求线条圆转均衡者,主要见于大字刻辞,一般以圆转浑厚为特色,点画粗壮凝重,多经反复契刻刮削而成,较少刀味,外观与金文形体相似。其二为追求毛笔书写效果者,刻工忠于书辞原作,起落、顿挫的运笔迹象及笔触的弹跳感鲜明,点画的行笔一般是重落轻收(竖画间或有两端尖锐而中间特粗的肥笔),横画多向右上取势,竖笔多微向左,左右斜画每随惯性收笔而带弯节之势,转折处圆中带有明显的关节痕迹。这是真正的殷商毛笔书法风格,也是较高级的、较有意识的艺术创作。
甲骨文用笔丰富
其三为追求刀刻效果者,刻工并不斤斤计较于毛笔起稿的起落、顿挫,而是大刀阔斧地让刻刀自由地、充分地表露其冲刻所成的真实面目,多以锋利峭拔为风格特色,笔画横直线条多,圆弧线条少,一些肥实之笔也以空廓形式代替且方折化、线条化。笔画瘦硬劲挺,长画两端稍尖,中间行笔均衡,意实力足;短画行笔或如长画,或由轻而重顺势而下,显得爽利而富变化。笔画交叉的地方因刀锋冲刻显出破损或较粗重的痕迹,转角多为方折,横、直画分刻的程序还往往使转角的横直交接处产生露出笔画之外的锋芒,显得不拘小节,有时契刻恰到好处,横、直画仅以锋尖相接,这类风格的作品是甲骨文书法的典型代表。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章法自由开放,即使是最整齐、最严谨的刻辞,也都没有小篆、隶、楷书作品的那种纵有行、横成列的景象。一篇之内,不仅字的大小有些不均等,字距、行距及每行的长短、字数的多少也不一致。有些还依龟、骨的纹理决定字行的走向,据龟、骨的不规则形态作挪让、布局。故甲骨文书法一般整篇疏密有致,显得生动活泼,尤其是在疏落参错的地方,往往使人感到精神爽朗、质朴可爱、活泼自由、富有生气。金文是西周篆书的代表,与殷商篆书相比,西周金文结字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图绘性减弱、规范性增强、形声化趋势明显。周初作过有意识的文字规范整理,甲骨文一字多形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金文
西周金文用笔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质朴无华、纯真自然为特色,用笔与周原甲骨相近,《天亡簋》最为典型。行笔多用均衡线条而少粗点与肥笔,圆弧笔道轻松流畅,偶有方折亦爽劲利落。第二类是继承商末金文雄壮遗风者,用笔方劲沉雄,《大盂鼎》、《令簋》、《麦方鼎》、《庚赢卣》、《叔卣》等堪称代表。笔画有方有圆,肥瘦相间,起笔取圆势者,圆转均衡;起笔取方势者,劲峭锐利。肥笔或中肥而端锐,或肥上,或肥下,或作波折,形态多样,富于对比变化。第三类是继承商末金文秀丽遗风者,用笔娟美韶秀、婉丽灵巧,《叔德簋》、《商卣》、《商尊》等可作代表。通过娟秀圆转、大致均衡而稍有提按的用笔表现其婉曲流动的姿致。
叔德簋
小编认为六国古文与西周金文相比,六国古文结字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文字异形现象突出、近似形符的新增及其细腻的区别标志、兼体式合文的出现与增加三个面。文字异形者如“市”字,秦作乐齐作墙、楚作势、燕作英、晋作外;“皇”字,齐作单、蔡作堂、徐作重,地域差别明显,南北书风划然相别。同字异体者如“焦”(美)之异体康、与“鱼”(角)之异体费、奥的区别,仅在臼的上部是否有竖笔或斜笔贯穿或干扰;“马”(筑)之异体参与“为”(集)之异体重的区别仅在日左上角之是否封闭,这些区别特征虽然细微,但却是明确的。
在用笔方面,由于书刻方式和材质不同,六国古文铸刻、手书作品各有特色。铸款金文与凿款石文以圆转均衡线条为特色,与西周中晚期金文一脉相承;刻款金文之规矩者略同铸款,急就者与刻款石文相近,有线条纤细、短促硬直、接口剥离等特征;刻款金文之工细者,线条纤细而柔韧,轻快流畅,婉通自然,楚吴越鸟书铭文尤具特色;手书简帛(包括盟书)用笔轻重顿曳之势分明,有明显的笔毫变化,线条富有弹性,行笔多用摆动笔法,形成起处稍尖、中间偏前略粗、收笔前每带弯钩、收笔处特尖细的效果,后世隶书波挑笔法已现端倪。
参考资料《中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