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时代背景下,尽管我国高校已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不断贯彻落实且成效显著,但大学生安全教育仍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学生对高校环境安全稳定的需求与高校对危机分析处理、安全教育的不充分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因此,推动安全教育指导原则与时俱进、构建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育人体系,是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应然之举。
(一)用思*课程赋能,实现安全教育和思*教育“同向同行”。
第一,安全教育课程要和思想*治理论课程形成有机的一体,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将思*课程的内容、教材、方法、模块引入到安全教育模式当中,让安全教育和思想*治理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鉴、引用。第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中,要强化思想*治理论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对学生注重价值引领,提升学生的品质和道德,激发正能量。如在向学生讲授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时,就要首先给学生灌输爱国爱*、矢志不渝的信念感。第三,思想*治理论课程教育中的很多优秀之处,高校要注意将其移栽到安全教育课程当中。不论是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载体、评价体系,都可以为安全教育课程赋能,让学生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时,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提升价值和内涵,真正的实现思想*治教育和安全教育两者“同向同行”。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成为维护校园安全
“主人翁”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校园安全教育当中,学生同样应当发挥主体作用。高等院校在安全教育工作当中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要只把学生当成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当中,成为“教育者”,进而让学生成为校园安全的创立者。首先,高校要让学生对学校当中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认识到创设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从意识上加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为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高校在设定各类相关规定时,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高校要开通各类渠道,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规章制度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进而体会到自己就是这些规章制度的设定者。再者,在执行相关的规定时,吸引学生进入“管理者”的团队,让学生去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让其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翁”,进而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个人素质也获得全面的提升。此外,高校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各类特长,让其利用自己的知识多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做贡献。如让喜欢拍摄、剪辑、表演的学生组成“摄制组”,拍摄安全教育小视频推送给全校学生,让大家在娱乐中增强安全意识。再如让熟悉网络运营的学生负责学校安全教育的社交媒体账号,及时推送相关内容,并且随时搜集学生的评论、意见和建议,学校可依据学生的想法增加安全教育知识。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促进校园安全教育的工作实施。
(三)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要实现“理论+实践”两手抓
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实践应用。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知识要系统化,而且具备科学架构,二是课程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安全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容要覆盖面广且内涵丰富,包括国家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健康、财产安全等等各个方面[7]。在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公民,有着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要严守国家秘密,绝不背叛国家。在对学生进行消防教育时,要让学生认识火灾,懂得火灾的严重后果,知晓如何预防火灾,在发生火灾之后如何自救和救他。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要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学会预防交通事故,以及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的处置策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时,要让学生知晓与网络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和了解信息相关安全事件的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财产安全教育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财产安全事故就在身边,要认识和了解各类诈骗手段,要给学生传授防偷盗、防抢夺的知识。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是安全教育内容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高校一定要注意强化心理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懂得生命的珍贵,预防心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课程要针对各类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学会解决各类实际安全问题的方法。如当遇到溺水者该如何进行抢救,在同伴突发昏迷时候该如何处置,被动物咬伤之后该怎么办,不慎触电该如何自救,不慎被烫伤应该如何处理创面等等。
(四)发挥信息和互联网的作用,开发多种安全教育教学模式
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对于高校而言,在这样的互联网大环境当中,可以开发更多的和互联网相关的教学模式,构建安全教育的各类平台。第一,打破安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壁垒。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如今在大学生当中已经普及,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各类信息。高校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即时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使其学习过程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二,推送给学生的安全教育知识要及时进行更新。大学生接受新鲜信息的愿望十分强烈,而且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很强大,所以,安全教育的知识必须要丰富且具有内涵,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日益变化的需求。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海量的资源宝库,从中搜集更多的安全教育资源,寻找适宜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丰富自我的教育模式。
第三,在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也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各类新科技。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软件技术、游戏开发工具等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进入各行各业。高校可以充分结合这些技术,构建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虚拟场景,给学生设置出身临其境的安全事件案例。具体可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创立模型,再使用游戏开发工具增加场景的真实感,并且让所有人员都能够参与任务。例如,在举行消防演练时,传统的灭火器使用训练,通常都是由少数人员进行演示性操作,其他人都只是观摩、学习,但是引入虚拟科技之后,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虚拟场景当中体验、练习灭火器的使用技巧。高校还可以将这种线下训练搬到“线上”,举办多种多样的“云”活动。高校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开发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将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技术引入到安全教育当中而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之中,拓宽教育思路,也让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当中完成对于自我的安全教育培养。
(五)依托校园社团,举行各类安全教育相关活动
安全教育知识有时过于枯燥,如果仅仅是借助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很容易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完全具备对自我进行安全教育和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学生对于各类校园社团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高校要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各类社团,并通过举行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获得安全教育知识。高校可以组织社团里的成员,举行各种跟安全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让成员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如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歌咏比赛、知识竞答赛等,这些带有竞赛、比拼性质的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好胜心,依托社团的号召力,也能在校园里掀起更高的热度,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在比赛、娱乐当中学会更多必需的安全知识,还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多彩,也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结语
高校还可以依托社团,邀请安全教育的相关专家、学者定期到学校的社团,开展各类讲座活动,为学生们答疑解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安全教育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够接触社会从而积累更多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