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北方有些地方开始下雪。下雪对南方朋友来说,是非常向往的一种景象。可对北方人来说,冰天雪地之下,有一个问题就是很苦恼的:冻疮。
其实,冻疮并不见得就是北方的专利,很多南方人到了冬天,同样也会起冻疮。
冻疮是个什么滋味?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那个体验。以脚后跟、手掌侧面、耳廓耳垂最为多见。轻者红肿发痒,再厉害点的还会有点水泡、皮肤破损等现象。这些苦恼,大多要等春暖花开之后才慢慢好转。
我们小时候,冬天也喜欢玩雪什么的,一不小心,手脚和耳朵就被“冻疮”了。那个滋味,真是瘙痒难忍,苦不堪言。
那么,为什么会起冻疮呢?现代科学认为,冻疮的原因就是“局部血流不畅”,以气温低下并伴有湿度大时多见。
中医认为,起冻疮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经络不通,这个方面和现代科学的“局部血流不畅”大致相当吧;二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机体温煦无力,肢体末梢的营血也就“遇寒则凝”了。起过冻疮的朋友都知道,被冻伤的部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痒,而且是越挠越痒。睡觉前洗脚时,脚后跟是一种抓心的痒,那滋味真是有苦说不出来。
那么,如何防止冻疮呢?或者说,不小心手脚有了点轻微冻疮,该怎么办呢?
现代科学对于冻疮的处理,一般普通人不大接受,这里就不提了。而民间故老相传的一些简易方法,反而获得较好的口评。如下三物,笔者小时候就反复“以身相试”过:
1、白萝卜:
很多人简单地以为,白萝卜是一种性味甘凉的食物,对冻疮这种阴盛阳衰的情况不大适宜。其实,白萝卜对冻疮,还真有点用处。
用白萝卜来调理冻疮,适合冻伤刚起、面积不大的情况。比如脚后跟、脚掌侧面,手掌鱼际等地方有点红肿发痒的时候。
方法很简单:将白萝卜切成约1厘米厚的块,在炭火上烤热,乘热贴在冻疮上,注意掌握好温度别烫伤就行。每晚睡觉前贴一次,一般三两天就好了。
2、艾叶生姜泡脚:
上面说的白萝卜,只适合面积较小,单个部位的冻疮。比如脚掌上有多处红、痒,贴萝卜似乎就有点不好实施了。
艾草艾叶生姜泡脚中药包去湿气通经络男女士去濕驱寒洗脚足浴粉包淘宝月销量93¥38.8¥购买已下架
这时候,可以试试艾叶生姜熬水泡脚。艾叶性味辛温,能温阳驱寒,生姜性味辛温,善于走散。两者一起熬水泡脚,对多处地方发痒的冻疮比较合适。
一般来说,艾叶生姜泡脚,温度可以稍微高点,以自己能忍受为度,一开始可以用手勺水淋在冻疮上,温度稍低后再浸泡双脚即可,坚持每天晚上泡一次,还能防止冻疮。
3、白芨:
白芨是一味中草药,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在中药本草里,白芨性味苦涩微寒,主要用于收敛止血。
《神农本草经》对白芨的描述是:“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可见,白芨在很早以前就被用于冻疮的处理了。
白芨用于冻疮,大致有两种方法:
一是将白芨杵碎成粉,用热茶水调匀称饼,直接敷贴在冻疮外面,外面用点纱布之类的包裹一下,睡前敷贴,起床后就可以去掉。
二是将白芨杵碎成粉,和凡士林充分搅匀成膏。手脚耳朵有了点冻疮时,可以抹点这样的膏;
更方便的是,我们都知道,冻疮最喜欢“长在”老地方。因此,如果去年有过冻疮,天气变冷之后,可以用来当护手霜使用,还能防止冻疮再次出现。
凡士林是一种很普通的工业品,也很便宜,我们日常用的护手霜主要就是它。
总之,冻疮虽然是个小问题,但一旦有了还真有点苦恼。上述三物,对冻疮有或防或治之功,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
当然,冻疮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尽量避免它出现,下列四点,做好了,对防止冻疮很有帮助:
1、做好保暖:冻疮冻疮,首先当然是避免受冻。冬天做好保暖,防止潮湿,鞋子袜子不要太紧,保证脚上的循环流畅;
2、冬季注意锻炼,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尤其是手掌脚掌这些末梢部位,可以经常搓动、转动一下,有机会还可以试试倒立;
3、手脚接触冰雪受冻后,不要立即用热水浸泡,也不要立即烤火。最好的方法是揉搓,先让受冻部位的循环活跃起来,皮肤温度慢慢回升。
4、以前出现过冻疮的地方,入冬后及时做好防护,避免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