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术兵器棍棒伴傲骨,只杖走天涯 [复制链接]

1#

棍也被称作“棒”,古代多称棍为“梃”,名称虽异,实为一物。棍为无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长”之称。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打击兵器。棍的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长度约为1.3—2.6米,也有的长达4米,截面一般为圆形,粗细以单手能够把握为准。棍是近战搏斗兵器,它的攻击范围大于刀、枪,自古有“棍扫一大片”的说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钝器伤和淤伤,其杀伤力比刀、枪等要小。

高是底面半径的80到倍的圆柱形硬物。武术长器械。棍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木制的棍有齐眉棍、三节棍、二节棍等。金属制的棍有铁头棍、浑铁棍、浑铜棍等。还有铁制的带齿带钩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钩棒等。棍是原始人类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各朝各代无论是*中武术还是民间武艺,都对棍尤为重视。

棍的历史发展

棍的来源历史悠久,在原始古代,古人居住在山洞,经常被*蛇猛兽侵袭,没有锐兵利刃来防御;山间到处都是树木丛杂,古人经常用树枝当做自卫的武器;所以其它的兵器,或者全用铁制,或者铁器用木材为柄,只有棍则完全用木质,并且制造非常简单,从棍梢到棍根,并没有弧度,只是一浑圆坚质的木杆;由此可见古代各项事情的简单,原始时代的人并没有机械制造的思维。

棍长约一丈二尺,粗细不等,也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为标准;棍多由檀枣栗桧等木造成,或者用木材的坚实,或者用木材的柔韧,总之,以不易损折者为上品;比如白蜡杆等,因为它质地软,多不用。棍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也是最早被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在明朝的抗击倭寇斗争中,一些地方的僧兵就曾经大量装备铁棒作为武器,有效的压制了倭寇长刀的威力。火器出现以后,棍成为了武术运动的器械,退出了*事舞台。

说棍之长棍

今天我们从长棍聊起。长棍,我们这里所说的长棍是指长度在七尺以上的长棍,由于长度关系不利于换把。所以采用相对固定的握持手法,握持棍的一端,发挥另一端远击目标的作用。其实这种棍的使用方法更接近于枪法。也有长棍是用双头棍,有换把之势,但是必配以利落的身法步法,藏身于棍。

有俗谚说:‘打人千万,不如一扎。’这条谚语说明棍法中有三分是棍法,七分是枪法,枪的威力确实要大于棍。若是以棍打人,除了头部,身体其他部位被打仅能伤及皮肉。而以棍扎人,虽无尖,却能伤及内脏。所以,许多优秀棍法均将枪法融进,为的是增大杀伤力。

棍法多可以借鉴枪法,但是枪法借鉴棍法的较少,盖因为枪有头,必须有所专精才能有所成,若是杂以太多棍法则不伦不类了。

昨天看一位网友的评论,说七尺长的棍怎么使用,要是被人抓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就需要技巧和力道的使用了。

长棍的力点是在离棍尖和离棍尖一尺内的一段棍梢中,主要是以这段击打或点刺,棍因为没有枪尖那种致命伤人的尖端,威力打了折扣,所以会出现敌方抢险突进的可能。那只有运用技巧将敌方控制在棍梢有效打击范围内不得近身了,基本上棍梢所及由点而面,已经涵盖整个攻击面了,所以对方要是想近身必须先承受攻击,突破这个攻击面,而且用棍人也不是站个死桩,再配以步法的变换,足可以将敌方控制在棍梢的有效打击范围内的。

棍法与枪法也是有所异同的。譬如枪多有滑把的动作,但滑把对于长棍挺刺的杀伤力不是很大,多数长棍的挺刺是合身而进,用一种合身撞的力道,就好像是和尚撞钟。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然而,棍端装枪即为枪,枪若去尖即为棍,为此,枪法棍法便有许多交融之处。不少枪法中含有抽、打、劈、砸的动作;而不少棍法中含有戳、挑、撩、滑的动作,则是相互取长补短。很多法度是可以互通的。

枪怕摇头棍怕点:遇见使枪的,要警惕枪摇头,遇见使棍的,需提防棍点头。摇头,是指枪尖被抖成一个圆圈。枪若发挥威力,需将搬、扣、刺三动一气呵成。三动迅捷完成,枪尖便被抖成一个圆圈,枪法云:圈为枪法之母,圈抖的快、圆、小、生风,枪便扎得有力、突然,令人防不胜防。摇头,还指枪要运用抽打的招术。抽打之前,枪头必做摇摆动作。枪法中突用抽打的棍法,迷惑对方,易使对方上当。

棍,虽使两端,但一旦揉进枪法,则威力倍增。棍若点头,其意在以棍当枪使了,无论是扎、挑、抽、劈,此时皆可灵活运用。若不提防,仍以其为棍,被点中了,遇到功力深厚的,不易于被抢扎了,而且多是内伤。接下来我们列举几种有特色的长棍:

01、咏春的六点半棍

是用重实木制作而成的棍,其棍法来源于马上枪,执单头。棍法主要由前三点、后三点以及中间不进不退为半点的六个基本动作组成,因此被称为六点半。

六点半棍法采用了平棍和窄马,棍法中只有杀、割、抡、弹、钉和挑六个小式。这六个小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暗藏的心法变化无穷。由此组成的套路,作用在于增强功力,要求力透棍尖,捋、意、气、功、柔合在棍法上。

由于棍比较长,难以控制和传达力度,所以大腿为支撑腰为轴,可以将背与肩膀的力量有效传达至棍梢,六点半技法的运用可以将敌方控制在棍梢有效打击范围内不得近身,基本上棍梢所及由点而面,已经涵盖整个攻击面了,所以对方要是近身必须先承受攻击。

02、洪家十三枪棍

洪家十三枪棍,属洪家拳长器械,单头棍,枪棍并用。棍长七尺二。十三枪棍是由十三个基本枪棍法来组成,全无花招,棍法密集、勇猛泼辣,简朴实用。古时用于水战或步战。对于锻炼臂力,腕力,腰力和腿力有很大的帮助。

棍法只用棍的一端作为攻击,另一端全为双手支撑发力。以四平马云棍大杀开始,再变左角马割棍,马不变挑棍,进马落四平圈棍压棍,正弓步中心枪棍等为主要棍法.更有钓鱼棍法,每路一点棍,六路成米字型以钓鱼点棍开门,点棍直接连角马云棍割落,中心枪棍,三拨棍前,三拨棍后等棍法。

其棍法中最值得一提的一招是”三鸡执米”棍,以低四平马,探身前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长棍直接攻对方下三路.”三鸡执米”以模仿鸡啄米时的快狠准.若棍成攻攻入对方下三路(棍已攻入对方双腿内侧),即棍已由使棍方自由决定是打其大腿内侧还是裆部了,所以”三鸡执米”又被人称为单头棍中狠*棍法.

03、太极大杆

大杆子源于古代长枪术是太极器械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首先,大杆在太极拳中是提高太极功夫很好的辅助器械。

拳谚讲“身体不整,用杆校”,亦说明大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大杆是手臂的加长,完全是按太极之理、阴阳变化之法而用,在杆的使用上要求“前手如管,后手如锁”,在杆的运力上要求“前手用杆,后手用力”。其练习要领为精神集中,身体中正,身体与枪要成一整体,做到身灵、步活、手合、劲整,经长期不断习练,可使习练者内劲大增,劲整浑圆,力达杆尖。抖大杆时练圈枪不仅是为技击,更练丹田内转和腰胯圆活,因此不可用肩臂之力。其次,大杆也是太极拳中功力训练的最佳器械。

拳谚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一力降十会”等,说明功力训练是武功的最基本要素,是所有技击的根本。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其长期习练对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之爆发力、锻炼耐力及强度的一种特有练习方法,是检验太极拳练习者裆、腰、臂力、周身结合、内劲饱满程度的一种独特方法。

同样身材,练大杆的虽然看上去没什么肌肉,可是一定会比练健美的击打有力,会用劲儿。

04、八极棍

八极棍法一如大枪,只有字诀,没有套路,皆为单招练法。枪法字诀为:封、闭、提、撸、拿、捲、拦、钩、剔、砑;棍法字诀为:穿梭、甩把、挑钩、倒打,其余可借枪法。

八极棍长八尺,为双头棍,阴手持棍,前手在棍下用虎口托棍,后阴手握棍,双手皆为“活把”,来回穿梭,所以穿梭为母,熟练后,棍可以入怀,伸缩吞吐自如,如黏在手上。论甩把、倒打、挑钩等势,若要换势尽量贴地走,但不可碰地。抛出时,可以突然变长,落点时,后手煞住,前手虎口托棍,食指轻贴棍身。

持棍皆以贴身转换为要求,所以换把时,手肘不可离身太远,如“双刀看肘”,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而身法和步法随棍转换成一片,如此身才可以藏于棍下,左右转换不至于疏漏。使用上,要求不硬革、横革,一头以穿钩、颠提,顺力化开,转换之间,另一头已同时尾随击出。

常山蛇阵言:「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身则首尾皆应。」今以八极棍用法,则可以改写为:「凡击则首尾皆应。」八极拳受棍的影响,在于练双手如一手,练一脚如两脚般稳固,另一脚可轻灵活便,而换边上步,全身猬缩一毬,身法随手法、步法侧身偏进,一片射出,如横行直闯(撞),如此可守中、攻中,切入对手中线,所以用法大都走中门为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