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梦》的美学意义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前题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小说问世以后,评论者持诸种说法,有说写和珅家事者,有说明珠家事者,有说为*治小说者,有说为作家的“自叙传”者,不一而足,正如鲁迅所说,人们从同一部书中看见的是不同的内容,“阴阳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均把小说作为谜语来猜,而皆未能从大处着眼,发掘小说的美学价值。
(一)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
1.作品思想与艺术结构的特征
王国维《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绁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但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彼《桃花扇》、《红楼复梦》等正代表吾国人之乐天之精神者也。”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即是指《红楼梦》打破了以前戏曲、小说故事情节最后团圆的俗套,体现了中国文学真正的艺术精神,即悲剧精神。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马克思主义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历史类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从小说的总体内容和艺术特征看,处于作品中心位置的爱情故事无疑属于典型的社会悲剧。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悲剧意识,中国艺术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追寻中国文学史,就可发现中国文学具有独特的悲剧传统。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刘兰芝“自挂东南枝”的故事,《封神演义》中哪咤闹海后“剔骨还肉”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追求,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双双化蝶的故事等等。其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哲学如庄子追求“绝对自由”,无所凭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思想影响。
2.个性独特性格鲜明的悲剧形象
①贾宝玉: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黛玉眼中“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作者批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反对科举,不走仕途经济道路,视当官出仕为“国贼”、“禄蠹”,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喜欢结交并同情下等人,喜欢在内帏厮混,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一见女儿就清爽,一见男人就浊臭逼人”。读书喜欢“杂学旁搜”。寻求“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人。一旦不能如愿,便愤而出走,遁入空门。博了个“兰桂齐芳”,并不是妥协的表现,而是更为彻底决裂的行为。他与薛宝钗结婚前后内的装疯卖傻,如果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便可一目了然。这是一种逃避行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情况下的绝望。
②林黛玉:宝玉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正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五回红楼梦歌词“[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早年丧母,后依外祖母生活。孤高自许,多愁善感。与宝玉一见如故,由两小无猜而生死相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能自主的痛苦,反复考验的折磨,外在力量的压迫,终于耗尽了她的心力。
当王熙凤等人使用“掉包儿”计,宝玉与宝钗大婚时,她绝粒而死。热闹与冷清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悲剧的深刻性。“意淫”,即精神之恋,它不同于《金瓶梅》中所描写的肉欲的沉沦,是对“皮肤淫滥”的有意识的反拨。
③薛宝钗:善于装愚守拙,表现端庄贤淑,固守封建礼教,向往仕途经济,力劝宝玉立身扬名,与宝玉发生了思想深层的矛盾冲突。宝钗心计之工,手段之辣,面热心冷,其一为笼络袭人,代做宝玉活计;其二为金钏儿死,出其新做之衣,与之装裹,以讨王夫人之好;其三借黛玉随口说出《西厢记》、《牡丹亭》词曲之故,而以花言巧语解其疑癖,使之不防;其四滴翠亭扑蝶,得闻小红、坠儿私语,而嫁祸于黛玉;其五黛玉死后,不许宝玉得见其遗物;其六急于遣嫁雪雁;其七紫鹃非自己呼唤则不来。虽然通过自己的心计与努力,再加上家族的后援力量,而达到了同宝玉成婚的目的,但并未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幸福,而是很快落入守寡的命运,导致了封建主义奉行者的悲剧结局。正如明斋主人之评:“人怜黛玉一朝奄忽,万古尘埃,谷则异室,死不同穴,此恨绵绵无绝。余谓宝钗更可怜,才成连理,便守空房,良人一去,绝无眷顾,反不若赍恨以终,令人凭吊于无穷也。要之,均属红颜薄命耳!”
三人有共同之处,即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具有正面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三人都追求爱情,但都未得到。人间自是有情痴,而最宝贵的东西皆失之交臂。哀莫大于心死。“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况是死别。在写法上,打破了“夫贵妻荣”的俗套,肯定了两心相爱、两情相悦的挚情,自由选择,旨趣相投的理想。如果说,张生与崔莺莺、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都是通过外在力量的认同而得以实现的话,那么,曹雪芹则力图通过一种相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但结局是悲剧性的,这说明爱情的理想缺乏强大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命运。因而,三个人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自身的依赖性与软弱性),也是社会的时代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木石前盟”、“还泪”之说)仅仅是一层宿命的迷彩。
④“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史湘云、李纨青春守寡,元春、迎春早夭,探春远嫁,惜春出家,金钏跳井,秦可卿、鸳鸯、晴雯含冤郁愤而死,司棋撞壁而死,妙玉被强盗抢,香菱受苦,紫鹃悲愤等等,都是悲剧的结局。第五回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声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返故乡。”(香菱)“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等。
3.《红楼梦》所体现出来的悲剧精神
1.悲剧的艺术特征。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艺术虚构的审美特征与人情、人生真谛的表现方式。“自色悟空,以情悟道”,通过“色”、“情”表现“空”、“道”。穿越广袤的历史时空,透过貌似繁华的虚幻表象,作家的目光直逼人生的本质与根底,悟出了人生原来虚无的本质,“终须一个土馒头”。脂评说:“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甲戌本第二回眉批)说《红楼梦》是“真正情理至文”。
2.悲剧的客观基础。“真假同一”,“色空”观念,悲观主义色彩与个体人生命运的必然结局。虚情假意归于虚幻,真情美质亦归于寂灭。揭示了悲剧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谁之罪?导致“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悲剧的根子,就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
3.作家的主观意识。看不到出路与前途,美好理想遭到幻灭的巨大悲哀。以幻灭的方式解决人生实在与主观理想冲突的巨大困惑,真善美与假恶丑同归于空无。对中国末世(封建社会)的彻底批判,体现了中国艺术中比较匮乏的真正的艺术精神。如鲁迅所言,“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二)感荡心灵的爱情颂歌
1.纯情无欲的精神之爱。在宝玉和黛玉、宝钗、湘云的情爱关系网中,宝玉逐渐排除了薛宝钗、史湘云、晴雯等而由博爱上升为专爱,并且是不带任何“皮肤淫滥”、以共同的思想旨趣为基础的纯洁爱情。从文学史的发展看,关于情爱主题的演变与样式,始于《莺莺传》把女子视为祸人的“尤物”,到《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终成眷属,再到因思想解放等原因而出现的《金瓶梅》之对人体感性美的发现欣赏和淫欲横流,终于产生了像《红楼梦》这样的摆脱了*治羁绊、经济考虑、单纯性爱而上升到以思想志趣相投为主的精神之爱,这是一个伟大的飞跃式的进步。
从本质上看,可以认为,中国人的爱情经历了由天真未凿(《诗经》,快乐与苦涩并存,有似贾宝玉的“云雨初试”)、觉醒追求(《西厢记》、《牡丹亭》、《墙头马上》等,其间伴随着社会其他因素的干扰和阻碍,历尽艰辛而如愿以偿,更多的是甜蜜与满足)、淫纵泛滥(《金瓶梅》等,由人类情爱堕落到动物本能的层面,更多的是污秽、悲哀与幻灭),最终实现了对于生理本能、感官欲求及各种外在因素的超越,升华到了一个以精神为主导的情爱高级阶段,更多地具有了形而上学的价值和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对《金瓶梅》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意反拨。
2.旖旎动人的爱情心理。第七回,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最后送给黛玉,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第八回,宝玉与宝钗互认金锁宝玉时,黛玉摇摇摆摆地来了,一见二人,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接着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第九回,宝玉上学去,忙到宝玉房中辞别,唠叨了半日才走,黛玉问道:“你怎么不辞辞你宝姐姐来?”第十九回,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不成?我有的不过是那些俗香罢了。”又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又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
第二十四回,史湘云来了,宝玉正和宝钗玩笑,便一齐到贾母这边,黛玉问宝玉哪里来,宝玉说在宝姐姐家,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留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气回房后,宝玉前往温存,说出疏不间亲、后不僭先等语,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疏远,我成了什么人了!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绝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第二十八回,黛玉道:“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九回,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3.忠贞不渝的永恒之爱。《古今小说评林》说:“黛玉之用情处,除上述种种捻酸吃醋之表示外,至二十九回(《多情女情重更斟情》)后,而一变其小孩子气,至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后,而一变其妒忌之心。盖其时身世之感深怵于中,已无暇争妍取怜,逞强好胜矣。”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及至回来吐了这一口血,心中却渐渐的明白过来,把头里的事一字也不记得了。
这会子见紫鹃哭,方模糊想起傻大姐的话来,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第九十八回《苦绛珠*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
┅┅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第百十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宝玉说要出家,袭人紫鹃“不禁嚎啕大哭起来”,“宝钗听了,唬得两眼直瞪,半句话都没有了”。第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只见宝玉一声不哼,待王夫人说完了,走过来给王夫人跪下,满眼流泪,磕了三个头,说道:‘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报答,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就遮过去了。’”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第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宝玉出家后,“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二、《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一)复杂的交叠时态
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现时态)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过去时)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更为久远的过去)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较近的过去时)引出石上故事: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甄士隐梦中看见一僧一道,说出木石之盟与还泪之说。
(又荡回遥远的时间)遂以三岁小女英莲、葫芦庙内穷儒雨村接入现实态:元宵节女儿丢失,葫芦庙起火,见疯道人,听“好了歌”,出家而去。第二回:两年之后,雨村革职,游到维扬,做林家西宾,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二)隐显的时间线索:一是贾府两次庆元宵。一次是第十七回至十八回,正是元妃省亲之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皇家气派,荣耀无比。但元妃却五次流泪,在“荣华正好”之中,潜藏着不祥之兆。另一次是第五十三回至五十四回,元妃已薨逝,贾府面子上还维持着贵族之家的繁华,依然是祭宗祠,请戏班,设酒宴,放烟火,说说笑笑,热热闹闹,但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的精神面貌,已透着强打精神、勉强支撑、力不从心的虚弱之象了。王熙凤的笑话“聋子放炮仗——散了。”二是刘姥姥四进荣国府。
第一次是第六回,侯门似海,堂皇气派;第二次是第三十九回到四十二回,鼎盛显赫,豪华奢靡;第三次是第一百十三回,元妃夭亡,宝玉呆了,黛玉死了,探春远嫁,大观园里月夜惊*,风声鹤唳,接下去就是宁府被抄,贾母寿终,王熙凤吐血;第四次是第一百十九回,“狠舅奸兄”要卖掉巧姐,正在王夫人、平儿手足无措之际,刘姥姥来了,将巧姐带到自己家中藏匿起来,方才躲过了劫难。刘姥姥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贾家的历史兴衰。
(三)交互的空间映照
三重空间结构交叠互映:天上的太虚幻境、贾府内的大观园、大观园以外的贾府。
1.太虚幻境的神话世界:带有神话色彩的超验的世界,是贾宝玉梦中所见所历的虚无缥缈的地方。它首先带有预示的功能,勾勒和解释人物的经历与命运,提纲挈领式地介绍小说的总体结构、基本情节和悲剧结局。其次是发挥寓言的作用,预设和传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孽海情天”、“痴男怨女”、“风情月债”、“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等,反复点染“言情”的主旨。还有确立和奠定贾宝玉性格内涵的作用,警幻仙姑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诞。”贾宝玉的泛爱就是“意淫”的一种表现,怜香惜玉,呵护赞赏,超越了与袭人的肌肤之亲,摆脱了“乳名兼美字可卿者”“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游移,升华到了纯粹精神性的知己之爱。情节的发展是第五回性格预设的展开。
2.大观园的清净世界:太虚幻境是天上的大观园,大观园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即神话世界的一个投影,二者具有对应关系。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记载着的女子,大多都住在大观园里,其中唯一的男性,恰是警幻仙姑所说的“可为闺阁良友”的贾宝玉,只有在大观园里,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人的世界,真美的世界,真美的生活,美的人和美的品格。天真烂漫,纯洁无瑕,这是一个带有理念色彩的世界,女孩子在这里可以看禁书,听艳曲,结社吟诗,抒发情感,施展才华,流露真性情,表现真人格,展示真品质。只因如此,也才能发生、发展宝玉和黛玉那可歌可泣、缠绵悱恻的爱情。它与外界的丑恶、冰冷、虚伪、争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小块充满人情人性的绿洲。
3.大观园之外的世俗世界:贾府及周围的整个世界,没有爱只有恨,没有理解只有争斗,没有真情只有虚伪,是一个冰冷的僵死的令人窒息的非人性的不人道的生活空间。它与美好的大观园形成了鲜明对立,充满了矛盾冲突,于是以抄检大观园为序幕,演出了一场外部世界对大观园进行全面围剿的惨剧,晴雯死了,司棋死了,迎春死了,探春远嫁,湘云守寡,惜春、芳官出家,妙玉不知所终,黛玉也四了,宝玉遁入空门,宝钗成了李纨第二┅┅。大观园倾覆了,一个毁灭美、毁灭人性的家族和社会自然失去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大观园的被毁灭、贾府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反人性的深层本质,揭示了其不可避免地彻底灭亡的历史命运,也恰好对应了太虚幻境的预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四)绵密的网状交织
整部《红楼梦》的叙事结构,从头到尾犹如江河流淌,中间只有曲折婉转,波澜起伏,而没有断续的痕迹,从点到面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严谨缜密,没有一处裂痕与缝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情节与情节互相缠绕,人物与人物互相交织,盘根错节,场景与场景互相毗连,呈现出一种滚动发展、总体推进、彼此牵引的样式。牵一发而动全身,扯一丝而震全网。如第十三回至十四回,写秦可卿之死的情节。
可卿为贾珍之子贾蓉之妻,贾府的第四代重孙媳妇,地位原微不足道,但作家不惜笔墨,大肆铺排了整整两回来写她的死和治丧情况。因而牵动了许多重要人物,带出了许多隐秘的情节。一是可卿之死令人生疑,死讯传出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脂砚斋评语说曹雪芹原先可卿并非病死,而是因公公贾珍染指,机事不密,羞愤自缢于天香楼,即“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畸笏叟劝作者删去这段文字,改成这个样子,显得含蓄蕴藉,更加耐人寻味。二是贾珍表现出格,“哭的泪人一般”,“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贾珍也无心茶饭了”等。她的丈夫贾蓉则没有什么悲哀,她的婆婆尤氏干脆称病躺倒不干,而公公贾珍却悲痛得简直活不下去。
三是两个贴身丫鬟行为反常,瑞珠触柱身亡,宝珠“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则“以孙女之礼殓殡”瑞珠,又立时传下话来,“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曹雪芹于此写道:“此事可罕,合族人也都称叹。”四是贾宝玉因之吐血,“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栖,也不和人玩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当袭人说要请大夫时,宝玉说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接着便不顾夜寒风大,立即赶过东府去,连贾母的劝阻也无济于事。
在艺术结构上,《红楼梦》以贾府兴衰为纵向主线,以宝黛爱情为横向主线,以复杂的时态变换与多重空间错综交织,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蕴涵。
三、《红楼梦》的典型人物
(一)五辣俱全王熙凤
年6月25日《百家讲坛》播出《新解〈红楼梦〉》大型系列节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言文化系周思源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维忠共同讲述《是是非非王熙凤》,其中归纳概括了重要人物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是谓“五辣”说。
1.香辣:王熙凤长得十分漂亮,第三回: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见了黛玉,就拉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到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表面上是称赞黛玉长得美丽,实际上是恭维贾母,一箭双雕,既哄了黛玉,又讨了贾母的欢心。
2.麻辣:凤姐慧心美质,机敏聪明,恭维贾母,哄着宝玉,瞒着众人,上下周旋,机关算尽,从中取利。第十一回至十三回:与可卿交好,同情她的病痛,劝解安慰,说衷肠话,感动得秦氏临死还与她托梦。第十六回安抚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哄得她笑个不住,口里念佛说:“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第三十回:宝玉把宝钗比杨妃,黛玉听了心中着实得意,便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说得黛玉脸都红了,凤姐虽不懂典故,但只见他三人行景,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并用手摸腮,“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第四十七回:与贾母打牌,“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风趣幽默,令人解颐。
3.泼辣:第三回: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描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在治丧过程中,大展才干,精明干练,杀伐决断,十分威风,把个原来乱得不象样的宁国府整肃得有规有矩,丧礼办得风风光光,“凤姐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虽然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但她生不逢时,“凡鸟偏从末世来”,整个封建大厦风雨飘摇,单凭一两根梁柱也支持不了多久。曹雪芹把她放在治丧活动中施展才能,意味着她生逢末世,其能耐只配为贾府及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治丧送葬,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惋惜与悲叹。
4.酸辣: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贾琏趁凤姐过生日吃酒时与鲍二家的在家里勾搭,并派两个小丫头望风,凤姐发觉之后,气得浑身发软,先把一个小丫头打的一栽,来家后又把另一个小丫头打了个趔趄,走到窗前偷听,贾琏正与鲍二家的调笑,凤姐气得浑身乱战,又把平儿打了两下,然后一脚踢开门进去,抓着鲍二家的撕打,被贾琏踢骂了一顿,直闹到贾母跟前。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第二天贾母让贾琏给凤姐赔不是,凤姐眼睛肿着,也不施脂粉,**脸儿站着。后来贾赦赏了一个十七岁的丫头秋桐给贾琏作妾,凤姐“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虽恨秋桐,却好借秋桐发脱二姐,然后自己再杀秋桐。凤姐酸中带辣,往往借醋撒泼,与一般女子吃醋捻酸大有不同。
5.*辣:表现王熙凤*辣性格的情节甚多,如第十二回《王熙凤*设相思局》,把一个轻浮而愚蠢的贾瑞置之死地;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小厮兴儿说:“这八个人有几个是奶奶的心腹,有几个是爷的心腹。奶奶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的心腹奶奶就敢惹。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口里尖快。”尤二姐说想去拜见凤姐,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只怕三姨的这张嘴还说他不过。好,奶奶这样斯文良善人,那里是他的对手!”
果然,凤姐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即马上心生*计,先把《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六十八回),慢慢地消遣折磨她,外面唆使原先与二姐订过婚的张华告状,里面大闹宁国府,接下去就是《弄小巧借剑杀人》(六十九回),表面上装得“和尤二姐和美非常,更比亲姊亲妹还胜十倍”,“外作贤良,内藏奸狡”,背地里挑唆秋桐横加折磨,可怜二姐吞金而亡之前,心里还对凤姐怀着感激,没有识破她的狰狞面目和*辣心肠。
(二)风流刚烈尤三姐
1.痴情:尤三姐的故事为第六十四回至六十七回:由追述五年前三姐曾见过柳湘莲一面,到虚写目下寄居二姐家的尴尬处境,然后正面描写她在贾府纨绔无耻纠缠下的挥洒倜傥、喜笑怒骂和凛然难犯,慷慨表白自己对理想婚姻的见解和痴情苦等心上人,再到贾、柳途遇留剑定亲,湘莲到贾府后听信传言索取定礼,最后因心上人的疑忌痛苦绝望而殉情自刎,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永恒、屈辱而灿烂、痴情而刚烈的一生。
贾珍之妻尤氏,姨妹二姐、三姐。两姊妹均美貌异常,但二姐性格忠厚懦弱,三姐洒落刚烈。认识柳湘莲之前,二姐与贾珍、贾琏等有染。三姐出污泥而不染,二贾虽百般撩拨,三姐只是冷淡相对。
2.泼辣:第六十五回,贾蓉撺掇贾琏偷娶了二姐。贾珍与三姐吃酒,贾琏推门进去,想三人混在一起。尤三姐站在炕上,指贾琏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你别油蒙了心,打谅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难缠,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的锣儿敲不得。我也要会会那凤奶奶去,看他是几个脑袋几只手。若动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我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唬得二人尴尬无比。
┅┅这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他二姊压倒,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
二人已酥麻如醉,不禁去招他一招,他那淫态风情,反将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一时他的酒足兴尽,也不容他弟兄多坐,撵了出去,自己关门睡去了。因此二贾觉得,三姐“是快肥羊肉,只是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虽是贾珍仍不肯丢手,三姐却已有了自己的主张:“但婚姻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贾琏以为她看上了宝玉,三姐道:“我们有姊妹十个,也嫁你弟兄十个不成。难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没了好男子了不成!”
3.刚烈: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三姐于五年前看上了柳湘莲,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她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并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发誓非柳公子不嫁,竟真个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事有凑巧,恰好贾莲出差途中遇到薛蟠与柳湘莲结伴而来,贾琏同他提说三姐,湘莲解下祖上传家鸳鸯宝剑,留下作了定亲信物。后来柳湘莲进了京,将路上定亲之事告诉宝玉,宝玉笑道:“大喜,大喜!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可配你。”说得柳湘莲疑惑起来,宝玉继续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柳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了,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王八。”
他听信传言对尤三姐产生了误解,于是去找贾琏要索回定礼,并因此争执起来。“那三姐在房中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何方去了。”湘莲见三姐身亡,痴情眷恋,扶尸大哭一场,并眼见买棺入殓,又扶棺大哭一场,告辞而去。一路昏昏默默,想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途中遇一破庙,恍然之中三姐入梦,与他最后一次相会。醒后被道士数句冷言打破迷关,“不觉冷然如寒冰浸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随那道士飘然而去,不知何往。
可以说,尤三姐的故事是《红楼梦》中写得情节最为集中、脉络最为简洁、笔墨最为酣畅的部分,尤三姐则是其中性格最为鲜明、情怀最为刚烈、品质最为坚贞、光彩最为灿烂、语言最为犀利的人物,她美如天上的彩虹,灿若夜空的流星,惊人的美丽刚一展露就倏忽不见,永远地在人间消失了。美丽、潇洒、纯洁、痴情、刚烈,这些赞语她当之无愧!
参考题目:
1.简论《红楼梦》的悲剧特征。
2.简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