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

1.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典型环境的特点、作用和典型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及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一些小说常识。

2、了解《红楼梦》相关的知识。

3、作家、作品简介。

4、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结构。

一、小说常识介绍: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形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基本形式之一。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

二、了解《红楼梦》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即《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是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一对恋人,但在封建家长干涉下,贾宝玉最终娶了志向不合的表姐薛宝钗,林黛玉含恨而死。

三、作家、作品介绍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先是汉人,后入满洲旗籍,成了皇家的“包衣”奴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相袭做了六十年江宁织造。曾祖的妻子曾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姑母都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因此,康熙时代,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靠卖画度日,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红楼梦》的读法: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治经济学等等。

前五回(序幕)简介:

第一回:楔子。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贾府人物关系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介绍贾府环境

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四大家族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交代主次要人物的发展结局

“通灵宝玉”——“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绛珠仙草——神瑛侍者

林黛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贾宝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四、故事情节结构展示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7)故事的主体.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

(2-4)一层: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以及“三春”等。--发展

(5-6)二层:林黛玉见王熙凤。--高潮

(7-12)三层:林黛玉见贾赦、贾*(未见),陪贾母进餐,王夫人介绍贾宝玉。--再发展

(13-17)四层:宝黛初见。--最高潮

第三部分:(18-19)故事的结局.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一、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

二、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修器物。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际关系,这更是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展示日常生活情景,突出了贾府的与众不同,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2、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显现。

3、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4、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环境描写答题技巧:

题型有: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探究人物的性格:

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1)贾母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2)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3)王熙凤

1、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原文: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讨论:这部分描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方法提示:把握关键词,例如:由“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等词可以看出她的放诞无礼。侧面显示了人物备受尊崇的特殊地位和喜欢张扬的个性特征。

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

凤姐:“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黛玉的反应是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的反应是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

由此看出王熙凤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

2、精读赏析——肖像描写

原文:a.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从这两处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奢侈、贪婪、得势、刁钻、狡黠

的性格特点。

3、精读赏析——见黛玉时的表演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些言语表面上是夸黛玉标致,实际上主要的目的是奉承讨好贾母,同时也在暗夸在场的贾家姐妹。这也就表现了她机变逢迎、精明狡黠、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巧言利舌、工于心计的一面。

b.“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说熙凤“招”他)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又忙携黛玉的手,问长问短。”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两处既有动作描写又有语言描写.,表现了她善于演戏、见风使舵、巧于逢迎的一面。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句看似对黛玉的关心,实际上是真的在关心她吗?显然不是,一方面,在讨贾母的欢心;另一方面,在向黛玉透露一个信息:贾府中我是说话算数的主儿,听我的没错。这就表现出她世故圆滑而又锋芒暗蕴的一面。

e.王熙凤回王夫人,这里: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可以阅读《聪明累》这一只曲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二、问题探究

凤姐在贾府中是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都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迎接来了,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

有人说:凤姐在贾府里是一个实权派人物,事务缠身,来晚了,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偶然性,林妹妹来了,凤姐来迟了,正好说明事出偶然。有人说:这是曹雪芹特意安排的,故意让她来迟,让她“放诞无礼”地登场,给她单独活动的机会,给她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性格的广阔天地。你的观点是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一)林黛玉

1、黛玉过去在家中“常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如今置身其中,她抱着什麽心态呢?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种心态表现在那些地方?因何而起?

如谢绝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及贾母处推让座次等

这正是她小心谨慎正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

2、找出文中对黛玉的描写

在众人眼里:举止言谈不俗,有自然的风流态度,有不足之症

在王熙凤眼里:标志、气派

在贾宝玉眼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文中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句子

①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②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③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④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⑤回答读书时。答贾母(四书)与答宝玉(几个字)不同。

总结:多处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敏感多情的性格特点。

小说表现主要人物性格传统技法就是运用言行外貌以及细节描写,对于人物的出场则选择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

(二)贾宝玉

问题1: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

明确:第一、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如文中王夫人口中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及“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第二、出场后的肖像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第三、运用《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来表达。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衔玉”而生,是贾母的心尖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但宝玉“玩劣异常,极恶读书”,把老祖宗视为“命根子”的“通灵宝玉”骂为“劳什子”,“狠命摔去”,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追认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成了封建统治者眼中“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

问题2: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样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首先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一面,其次通过《西江月》词写出了他的不通世务、怕读文章、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的叛逆的一面。除此之外,文中还直接写了贾宝玉摔玉的情节,这就是他的贵公子哥的任性的自然流露。

总结:作者在写人上,运用了主次、详略、虚实相结合,集体与单独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像王熙凤、贾母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运用了实写、详写,对于一些次要人物曹雪芹也采取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像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这些次要人物则采取了略写、实写、集体写,而对于贾*、贾赦这些次要人物则采取了虚写、略写的方法。

补充介绍:《金陵十二钗正册》(幻灯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