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祖爷爷说身上有这三种特征的人,通常面 [复制链接]

1#

有言:“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在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过后,那么无论是多圆满的月亮,它的光明都会逐渐变得黯淡起来。

同样的道理,当人到了中年这个时期之后,其实人也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中年人就要认识到,要想摆脱这些问题的侵扰,关键不是望天打卦,而是要靠自己。

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的主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人到中年,别指望别人会对你特别好,因为每个人都过得不容易;人过40岁后,别随意说出自己的心声,因为没有人会听。

可以说,你说得越多,你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多。

王阳明是明代的心学大师,他所创立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两大心学体系,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捧,甚至还名扬了海外,影响了无数的人。

我们常常听说一句话,那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一个有着上千年文化传承的人文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甚至说一些生意场合,都是需要考虑到人情世故的存在。尽管如此,对于一个人的分析,也是很难进行一个正确的评判。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人心永远那都是最难猜测也是很难去走进的。除非是别人为你敞开了心扉,这样,双方或许才会有机会成为好友。

小编用一个身边发生的关于爷爷的故事来阐述下: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遇人无数,就很少被人算计,这并不是因为我运气好,而是我有一位充满智慧爷爷。他常常教导我如何识人,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爷爷常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好好学学古人王阳明先生的智慧了,爷爷说:身上有这三种特征的人,往往面善心狠,最好远离他

在我还没出社会,爷爷就给我说过一些处事的方式。爷爷说:“人心险恶,切记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一定要远离面善心狠的人。”

我当时不谙世事反问爷爷:“坏人从来不会将坏字写在头上,我要如何辨别一个人心机是否面善心狠呢?”

爷爷答道:“判断一个人如何,其实很容易。只要你看到对方身上有这三种特征,他往往就是面善心狠之人,一定要远离。”

左右逢源,到哪都不得罪人

面善心狠之人总是左右逢源,他们极其擅长“打太极”,伤人于无形,好事不一定全占,坏事则必定全推。

不少人自私在表面,而这些人却表面大方实际自私,无论对熟人还是陌生人都要耍手段使套路,从来不会直抒胸臆,弯弯绕绕是他们的处事特点。

不得罪人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四处甩锅,那些与之交好之人很容易就会成为背锅侠。

俗话说:“人心复杂,世路艰辛。”面善心狠者从不缺少复杂的内心,也可以说世事之所以艰辛,很大程度上由于人心复杂。

不得罪人可以说是高情商,而高情商者却不一定就正直,君子可以高情商,小人亦是。

社会上的骗子从来都不会恶狠狠地对别人进行欺骗,越是大骗子越显得可靠,这便是伪装。

在你遇到和蔼可亲之人的同时一定要用心仔细分辨,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真。

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这样形容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种人并非只出现在小说话本中,生活中更是从不缺少,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皆有原型,甚至现实的精彩程度远大于小说。

两面三刀之人十分擅长拉拢人心,这类人通常细心温暖,比较擅长观察细节,从细节中揣测人心,而后利用别人的性格缺点去操纵对方。说白了就是将别人当枪使,明着只为别人好,背后却是利用别人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有一种人,表面上看起来极其和善,社会于他们而言没有陌生人,完完全全自来熟,对谁都热情招待,事实上却是对谁都不用真心。

“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说的就是这类人,虽然表面光鲜亮丽却没有修养和内涵,当着别人的面是一种模样,转脸便是另一张嘴脸。

两面三刀的人实在可怕,若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同样深度的城府,最好不要同这种人做朋友,否则生活将只剩扎心。

漠视生命,视陌生人为草芥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于道。”这世上没有人不喜爱钱财,获取钱财的途径却各有不同,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此才会陷入罪恶的深渊。

人越是在熟人面前越擅长伪装,没有人会在熟人面前展现出自己自私的一面,虚伪是每个虚伪者的保护色,假装善良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谷子有云:“若饮食以亲,货赂以交,损利以合,得其权誉而隐于物者,必须绝交。”为人处世时千万要擦亮眼睛,如果身边有人为了利益丧失人性,表现出唯利是图的姿态,不要再继续靠近,有多远躲多远。

古书有言:“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一个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往往是其人品的最真实体现。

那些对陌生人毫无爱心,漠视生命识别人为草芥之人万万交往不得,这类人无论表面上多么友善,其内心都是冰冷且坚硬的。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王阳明做事认真,任何事情,只要他感兴趣就会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去做,最出名的两件事就是王阳明新婚之夜与道士聊天,竟然忘记了洞房花烛夜。另一件是王阳明格竹子,连续六天,直到出现幻听、终于发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有问题。

但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王阳明对一件事情痴迷起来,就会倾注十二分的精神,这种使人震惊的热情,让他在每个领域都成了专家级的人物。

王阳明天生聪明,但他也目空一切,别人看得特别重的东西,他经常视为粪土,并且树立起高人一等的思想,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豪气,使他浑身都散发着一种侠情。

为什么是王阳明成了心学大师,而不是什么张阳明、李阳明。

从王阳明对待每一件事都付出12分精力去做这件事,就可以知道,心学之大成,必然非他莫属。立远大目标其实很多人都会,但真正为了目标去付出所有的人,却在少数。在理学盛行的明代,有不少人都曾质疑过理学,但最终真正跳出理学圈子的人,唯王阳明一人而已。

王阳明在拜访理学大师娄谅时,问他如何才能做圣贤时,娄谅说:”圣人是可以靠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读圣贤书并不是通往圣贤之路的捷径,只有先做“内圣”,才能“外王”。娄谅的这段话如同醍醐灌顶,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先修自身吗?

这次谈话令王阳明的人生豁然开朗,龙场悟道后,他将自己所悟写成了《王阳明全书》,这本书至今仍然影响着无数人,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称“五百年来以来,儒家的源头活水来自王阳明”。

曾国藩说:“明代论学,每尚空谈,惟阳明能发为事功。”

就连南怀瑾、郭沫若、余秋雨等人也称赞《王阳明全书》是最了不起的一本好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而为人父母者,给孩子再多都不如给他一本有用的书有价值。所以本期便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王阳明的代表作《王阳明全书》,这本书是译注版,看起来非常酣畅淋漓。

这本书不贵,只需要89元,不过一包烟的钱,就可以品读到王阳明的传世智慧。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亦或是步入社会的青年、创业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板,都值得去认真阅读。

很多人都说“富贵由天”,但读过这本书后,就会明白,决定未来的,是自己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修什么样的心,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完全不一样。

而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读透这本书也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走出迷茫,人生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在里面找到应对之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