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4.html「本文来源:北京东城」
“东城守望岗”“美丽院落”“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一系列基层治理和发展建设创新举措,贡献了东城智慧、东城经验、东城方案,也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楼宇升级、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让东城百姓畅享改革红利;社区“两委”换届完成,*建引领推动队伍战斗力提升……过去五年,东城区全面落实“崇文争先”理念,围绕“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全力加快“五个东城”建设,胜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东城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不进则退的发展关键期。区委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们将做好“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这既是中央和市委对首都核心区的要求,也是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践行宗旨、赤诚为民的使命。面对新的历史起点,*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明判大局大势,坚守首善定位,保持战略定力,稳住发展大盘,努力把东城区建设成为保障更有力、文化更多彩、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的和谐宜居首善之区。
做好社会秩序“靖”字文章,推动*治保障力提升
5.8万“红袖标”
坚守“东城守望岗”
每晚10点,家家户户进入梦乡之际,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关门队的志愿者们迎来了最为忙碌的时刻。
院门没关紧,推上;院门关着呢,拉一下,拉不开……每到一处楼门院,队员们都要完成这样一套“规定动作”。检查一道门,连1分钟都不需要。但是,查完0.15平方公里内的所有楼门院,45分钟就过去了。第二趟检查完成,时间已近午夜。作为社区“守望岗”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关门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仅是韶九社区,在东城,全区个社区都有“守望岗”。东城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全区共设置个“守望岗”,5.8万余名“红袖标”不间断参与志愿服务。
“守望岗”由8支群防群治力量组成,包括了最基础的社区居民参与共管共治,也包含了民兵、治安巡防员、保安、协管员、环卫工,甚至延伸到商场售货员、市场小摊主。每位“守望岗”成员都担当了信息员、治安员、调解员、劝导员、宣传员、排查员的职责,通过开展邻里守望、治安巡逻、信息搜集、矛盾排查、秩序劝导、为民服务等志愿工作维护社区平安,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邻里街巷有人巡、情况信息有人报、环境秩序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的工作格局。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坚持把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核心区工作的第一要义,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完善“四个服务”,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并形成机制,为服务国家和首都工作大局作出了独特贡献。这其中,以志愿服务理念为引领、以社会化动员为方向,不断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整合各界资源力量形成的具有东城特色的“守望岗”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之声
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可:
参加社区工作至今已10年有余,身处首都核心区,时刻感觉“四个服务”责任在肩。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既要将基层*员、社区居民的声音传递出来、将民生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上来,还要将*代会精神带回社区,与大家一起,为社区建设得更美好而共同努力。面对新目标和新要求,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始终把做好“四个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职责,将首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快速响应、积极协调,为驻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要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办、把居民的家长里短当自家要事办、把居民的民生当自己的急事办,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做好城市品质“净”字文章,推动环境亲和力提升
共享花坛替换挡路煤棚
居民院里“净”享宜居生活
“现在冬天了,我把这花坛里的花草修整修整,来年这院里的环境肯定比现在更好。”安定门街道宝钞南社区琉璃寺胡同12号院的居民张红炬正在打理院内新修的花坛,“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在这里住着特别幸福。”她说。
一年前,琉璃寺胡同12号院的居民经常因为院内环境犯愁,“那个时候,雨天路过就像是‘走木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张红炬说,进门左手边的一排煤棚,旁边堆积的杂物不但影响道路美观和通畅,也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
年,琉璃寺胡同12号院纳入“美丽院落”整治范畴,聘请的专业设计和施工团队结合居民建议,正式开启小院改造工作。今年5月,修整后的琉璃寺胡同12号院重新亮相,曾经挤占过道的杂物、旧车消失不见,崭新的墙面、绿植、红窗成为新景。老旧煤棚拆除后的空地上,修建出了花坛,居民可以在这里种些花草改善院内环境,一旁增加了木质储物柜,让居民闲置物品有了地方“安家”,养眼又实用。
“院子里环境好了,大家在这里住着也舒心。”居民高建平说道,社区还发动我们院儿里的*员、志愿者建立小院居民自管会,大家能一起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幸福。
年,东城区首批44个“美丽院落”精彩亮相,围绕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便民设施、加强自治管理四方面开展“微整治”,让户居民住上了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老城的传统风貌也被保护起来。今年7月,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全部开工,东四、安定门、交道口、天坛等8个街道的50个居民院落按照“一院一策”改造提升。
五年来,东城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城市空间更加清朗有序,完成条大街、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雨儿胡同、草厂四条等9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数量居全市之首。
*代表之声
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组书记、主任王品*:
未来五年,东城区城管委将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在环境提升、绿色宜居、交通治理等方面,围绕“净”字做足文章,全面增强城市环境的亲和力,推动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环境提升方面,将推动钟鼓楼紧邻地区综合整治,压茬推进鼓楼东大街、东华门大街、五道营胡同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推动架空线入地,并加快街巷治理向院落延伸,推动建成“基本无违建区”,推动背街小巷实现达标率和精细化长效管理率%,持续深化“美丽院落”建设,打造一批群众满意、效果突出、特色鲜明的更新亮点。绿色宜居方面,将全面提高垃圾分类质量,大力推动源头减量,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和“八河六湖”保护。交通治理方面,优化健步悦骑体验,推进“安宁街区”建设,进一步挖掘停车资源,推动学校、医院、商圈周边交通优化。
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推动文化影响力提升
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家门口乐享文化生活
在家门口的市民文化中心“组队”跳舞,遛弯的工夫就能看一台话剧、看一场电影、读一本好书、看一场美术展……这样丰富的文化活动,住在东城的居民步行十分钟就能享受到。近年来,东城区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为群众打造家门口“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居民不出胡同就能享受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每周有一天,景山街道居民刘红*都会步行5分钟来到“美后肆时”市民文化中心,和舞蹈队的姐妹们一起学习舞蹈。今年69岁的刘红*是个“文艺人”,唱歌、诗朗诵、表演话剧……社区文化活动室举办的活动她一个不落。坐落于景山辖区的南阳·共享际也是刘红*常去的地方之一,走出家门步行不到十分钟,就能欣赏到一台精彩话剧。走进更读书社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步入木木美术馆在艺术世界中体味人生百态,家门口的隆福寺满足了刘红*的“文艺心”,她说:“老姐妹都说,大家赶上了好时候,日子过得充实快乐。”
近年来,东城区采用*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方式,形成了一批如角楼图书馆、美后肆时、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儿)、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更读书社、春风习习、缘庆书苑等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空间,满足了东城居民的文化需求。
目前,东城区现有区级文化馆一家、区级图书馆一家,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区1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中心,全区个社区配有社区文化活动室,其中部分社区采用多合一方式共用社区文化活动室,因地制宜形成文化社区。全区现有47个室外文化广场、17个公益电影放映点,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40余家,东城已经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设施网络建设完善、覆盖均匀、便捷高效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1平方米,位居北京市第一。
*代表之声
东城区文旅局*组副书记、局长向旭东:
如何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关爱的环境,如何创造和谐、和睦的社会氛围,如何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答案就是深入贯彻“崇文争先”理念,坚持“以文化城”。厚植于东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物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群众在“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内能看到文化,在一公里半径内能听到文化,在掌中指尖能触碰到文化。借助东城区的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阵地和“美后肆时”等新型文化空间,润物细无声般把文化的种子洒满群众的心田。让文化浸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让群众的生活美起来、雅起来、靓起来,不断营造崇文礼敬的氛围,让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发展的“硬支撑”。
做好产业发展“劲”字文章,推动区域生产力提升
明年力争新增
“亿元楼宇”6栋以上
“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在“双楼长”制等措施的引领下,东城区一栋栋“亿元楼宇”快速崛起,文化创意、金融证券、信息服务等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楼宇中不断放大,楼宇成为东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记者从区投促中心获悉,明年东城区将统筹推进30栋楼宇改造升级工作,深入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新增“亿元楼宇”6栋以上。
东城区共有商务楼宇多栋,自年起,东城区开展低效楼宇改造升级,目前已完成低效楼宇改造90栋次,年纳入楼宇改造升级计划30栋,均已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同时,东城区着力将闲置腾退的老旧厂房转型为“胡同创意工场”,建成了一批附加值高、特色鲜明、成长性好的文化产业园区。77文创、德必天坛、隆福寺等22处园区入选年“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市级冠名园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二。
年,东城区将统筹推进30栋楼宇改造升级工作,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贡献的品质楼宇。“京宝大厦位于安定门外大街,将于明年启动改造工作,内容包括外立面改造和内部装修。”东城区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的楼宇改造工作将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改造模式,采取“分档分类、一楼一策”制度,分类建立我区低效楼宇、改造升级楼宇、重点招商楼宇等清单,明确楼宇产业目标、发展路径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楼宇招商工作,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和楼宇园区主题特色发展。
明年,东城区将进一步促进楼宇提质增效,计划新增“亿元楼宇”6栋以上。东城区将聚合优质资源,主攻优势产业,营造集聚态势,以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互促互进发展,以产业集群化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产业高精尖、产出高强度、物业高回报、企业高效益的楼宇经济提升目标。此外,东城区明年将组织召开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评选年度紫金楼宇,给予楼宇*策奖励和服务优待。
*代表之声
东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组书记、主任胡异峰:
区投促中心成立近2年来,我们践行“崇文争先”理念,全面助力“五个东城”建设,深度聚焦楼宇经济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闯劲,出台《东城区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楼宇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造升级规范,研发楼宇信息管理系统,夯实楼宇经济数据基础,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化智能化支撑。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韧劲,建立楼宇空置消化机制,组建楼宇生态发展联盟,凝聚楼宇发展合力;开发“投资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