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820/4240392.html
只有更全面的了解了疾病,才能更好的及时规避疾病。拇外翻俗称大脚骨病或脚孤拐,是指拇趾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角度的一种足部畸形。可能很多人以为拇外翻是先天遗传就有的,其实不尽然,也有的患者是后天慢慢变成的拇外翻…
拇外翻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加重,慢慢会开始影响患者穿鞋、行走、日常生活、工作…只有及时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将疾病扼杀于摇篮:
一、拇外翻病因
1
常见内因
·遗传因素:患者中60%-70%有家族史,18岁以前如果没有踇外翻,一般认为没有家族史。遗传特殊的生物力学结构功能。
·先天性足结构异常
·全身性疾病影响: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2
外部原因
·穿鞋习惯
·地面对足的应力作用
·创伤因素
穿尖头鞋前后足部X线对比
注意:踇外翻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了。通常认为其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发病是外因通过内因作用于足的一个过程。
二、拇外翻病理
1
直接变化
·第一跖骨内收(翻)或/伴旋前,严重者跖骨头上抬
·第一跖趾关节结构异常
·第一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局部形成滑囊→滑囊炎,此时称为拇囊炎;
·第一趾外翻、部分患者伴有旋前。
·拇趾外侧关节囊、拇内收肌与拇短屈肌外侧头挛缩,进而使腓侧有时伴胫侧籽骨向外侧移位。
2
继发变化
·第一跖骨头抬高→前足横弓减弱或消失→第二、三跖骨头下沉、负重加大→第二跖骨头下胼胝→第二趾锤状趾。
注意:拇外翻病理复杂,并非简单的平面畸形,它是涉及三维结构异常的足部畸形。随着病情的进展将逐渐引发足部一系列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的异常,最终导致全足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腰、髋、膝、踝等脊柱关节功能紊乱。
三、拇外翻的问诊与查体
1
拇外翻基础问诊
·发病年龄,何时发现异常表现;
·加重年龄,询问何时症状加重(包括畸形加重影响穿鞋、静息痛、胼胝痛、锤状趾、叠趾、小趾内翻、隆突症等);
·家族史;
·是否有外伤;
·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风湿、类风湿、痛风、糖尿病等);
·是否有拇外翻手术史。
2
拇外翻的查体
·疼痛:了解疼痛的部位;有无向拇趾的放射;行走时痛还是静息痛;疼痛和穿鞋的关系;持续时间和进展情况。
·胼胝体:检查患足是否患有胼胝体。
·拇趾位置:检查器趾位置是否中立位,内翻或外翻。
·跖籽关节研磨试验:被动内、外、上、下摩擦籽骨,活动受限且活动时摩擦响痛提示跖籽关节病变(跖籽关节炎)为试验阳性。
·观察走路姿态,是否正常。
·足部畸形:是否有扁平足、高弓足、马蹄足、扇形足、风吹样足等足部畸形。检查患足是否合并锤状趾、叠趾、足背隆突、足趾隆突、小趾内翻等。
·第一跖趾关节运动:包括第一跖趾关节背伸角度和第一跖趾关节跖屈角度。
·足部肌力检查:包括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踢背伸肌、趾背伸肌、踢屈肌、趾屈肌等肌力。
·足部其他关节松弛度检查,特别是跖楔关节。
·腰椎检查:有些患者可能合并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天性脊椎裂等。
注意:首先,不同患者的病因、病理、发病时间…都不一样,治疗需求也不一样;其次拇外翻作为一项具有复杂病理结构的足部疾病,往往牵涉很多问题。只有通过专业的问诊才能够确保后续检测方向与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四、拇外翻检查
1
X线常用数据
·拇外翻角(HVA),正常<16°
·第1、2跖骨间角(IMA),正常<10°
·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正常<7°
·趾骨间角(IPA),正常<10°
2
专项检查
·明确肌肉肌腱变化
·明确力学功能改变
注意:俗话说:“检测不灵,治疗不灵”,医院都只是常规检查,缺乏对于足部肌肉肌腱问题、生物力学紊乱问题以及炎症问题等的检测依据,而这些则需要专项检查来弥补,目前专项检查只医院进行。
五、拇外翻分期分型
1
轻畸形
拇外翻角度20°,关节在列,第1、2跖骨夹角11°,外翻的拇趾与其它的趾不发生挤压,疼痛常由内侧骨突起引起。
2
中度畸形
拇外翻角度20~30°,关节不匹配,第1、2跖骨夹角11~18°,踇趾常旋前挤压第2趾。
3
严重畸形
拇外翻角度35°,关节半脱位,第1、2跖骨夹角大于18°,晦趾常旋前骑跨在第2趾上方或位于第2趾下方,第2跖骨头出现转移性疼痛,第一跖趾关节炎发生。
注意:因为拇外翻不同的分期分型,治疗方式的选择也不一样,所以不存在同一个技术就能治好所有患者的这个疾病,这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为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六、拇外翻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减轻局部压力,穿合适的鞋子:宽、松、平。
·贴垫疗法:在拇趾远端套一趾垫使拇趾内收并防止鞋子挤压第一跖骨头
·消肿止痛,对于已形成拇囊炎的患者,可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药物。
·使用矫形辅具,对于轻度畸形的患者,可用硅胶制作的顺趾垫放置于蹰趾和第二趾之间。也可使用夜间矫正夹板,将踢趾固定于内翻位。
·功能锻炼,比如可用橡皮筋套住双侧趾向内牵拉。
注意:一般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只能用来缓解症状,延缓畸形进展,拇外翻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21
手术治疗
01
手术种类及选择
据称拇外翻手术方式多达种以上,常用的有软组织修复手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第一跖骨干截骨术、第一跖骨基底截骨、Keller手术、关节融合术、跖趾关节成形与功能重建手术、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微创手术及关节镜下矫治手术等等。具体选择还要根据患者主诉、检测测量结果、以及患者生活和精神状态等决定:
第一趾近节趾骨基底楔形截骨术
医生在考虑拇外翻术式的顺序应该是:跖趾关节是否有骨性关节炎,跖楔关节是否存在不稳定,IMA,DMAA和DASA,外侧足趾改变,锤状趾、跖间神经瘤、小趾滑囊炎。具体术式的选择可参考如下:
·IMA13°,HVA30°,采用远端软组织手术(或+Chevron)(或+Akin);
·IMA13°,HVA40°,采用远端软组织手术+Chevron(或Scarf)(或+Akin);
·IMA20°,HVA40°,采用远端软组织手术+Scaf(或基底截骨)(或Lapidus)(或+Akin);
·第一跖趾关节退变,采用关节融合、Keller、关节置换;
·DMAA明显增大时,采用Reverdin截骨/Akin截骨;
·当第1跖骨和第2跖骨的长度差小于2mm时,可采用开放式截骨;当第1跖骨和第2跖骨的长度差大于2mm时,可采用闭合式截骨,避免第1跖骨过长。
注意:拇外翻病因病理复杂,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并不是具体哪一种治疗方式就能治好的,关于不同患者具体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还需要专业医生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际需求、分期分型等,具体制定系统治疗方案。
02
手术形式
拇外翻手术形式主要可分为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两大方面:
传统手术:需要在拇趾处或其周围作切口,剥离皮肤、关节囊、神经等组织,然后切除骨赘、滑囊或进行截骨来进行治疗,伤口范围较大,术后恢复比较慢。手术后,需要打钢钉或石膏进行固定。
微创手术:通过经皮定位的方式,准确快速定位到相应骨骼组织,利用前沿微创手术完成治疗与调整,创口仅0.5—1厘米,创口小、损伤少,恢复快。
注意:真正的微创手术并不是个别医疗机构宣称的简单的微创磨骨、随治随走之类,而是通过高端前沿的微切口方法,去完成传统手术所要处理的复杂病理,目的是一样的,但切口更小、术中损伤小、恢复更快,所以操作难度也更高,更考验医生的专业能力。因此,目前只有少数骨病专科医疗单位或是部分经验丰富的足踝专业的医生,具备完成微创拇外翻手术的条件。大家在选择微创治疗时一定要谨慎,否则不规范的“微创治疗”不仅解决不了拇外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磨骨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
七、拇外翻手术常见并发症
·畸形纠正不足和复发
·拇内翻
·转移性跖骨痛
·跖趾关节活动受限
·第一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感染
畸形矫正不足与复发
注意:拇外翻术后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发生,只要选对治疗方式,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可最大可能减少甚至是完全规避并发症的发生。
八、拇外翻术后康复训练
·正确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预防畸形的复发和继发症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穿合适的鞋对预防拇外翻复发非常重要,选用鞋头较宽的鞋,鞋跟不宜太高。
·在两侧第一趾上套胶皮带,做左右相反方向牵引并维持5秒,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
·将橡皮圈套在5个足趾上,尽力使足趾向外分开并维持此位置5秒,每天2~3次。
·用布、橡胶或软木做成四个圆柱体,分别置于各趾之间,然后用手向内挤压,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
·对于术后胼胝体不能改善的患者,患者可以进行踝关节屈伸旋转、足趾向足掌部会聚、踩球或沙地、足跟走路等加强足部的内外肌肌力。
·对于足掌部疼痛的患者可使用特制的跖骨垫,再配合功能锻炼。
·转移性跖骨痛患者,加强足趾跖屈训练,如:站立提踵、捡球及拾布练习等。
通过上文,相信患者朋友对拇外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可能有的人正在感叹拇外翻病因病理的复杂,可能有的人正在纠结拇外翻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能有的人正在担忧拇外翻术后并发症…
其实关于拇外翻患者朋友也不用过于忧心,一切交给专业的医生就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重视该病,医院与医生及时治疗。这里建议医院、专病医生,医院治疗方式更全面,可为患者提供更为适合的治疗选择;专病医生专业知识与临床诊疗经验更丰富,更能满足于患者朋友想要的好疗效。
备注*此公众医院拇外翻矫形中心内部专业资料,不用于推广。所更新内容主要方便日常临床交流与探讨;由于医学的严谨性,所有内容仅供临床参考,未经授权严谨转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