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奶与蜜精彩每一天四到五岁的孩子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介绍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017/4496031.html

大家好,我是奶与蜜魏靖,这周我们一起分享在4到5这个阶段的孩子都经历着什么?经过四年的心智建构后,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对人和事物的丰富经验和基础常识,开始了由物质探索上升为精神探索,他们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东西自己不知道,为了试探别人是否知道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发生过会告诉别人一些不存在的事情,于是成了我们成人定义的“撒谎”,为了试探别人是否发现还会趁人不在时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成了我们成人定义的“偷”,为了挑战权威,他们开始与周围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今天我们只说说撒谎和冲突。

这个阶段的撒谎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探索他人心智

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会把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知道的事情或知道的情况加以自己的想象向别人表述,当他向别人表述时,有可能不知道要对听来的和想象的内容加以说明,于是说成是自己看到的,有的孩子为了使转述的事情变得更加可信,把听到的和想象的也说成是自己看到的,但无论如何,我们成人判断出撒谎后不应该直接指出孩子撒谎或者警告孩子不可以撒谎,因为孩子所发的心愿是与别人沟通,想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与人分享,如果对撒谎指责,就破坏了孩子的美好心愿,并使孩子注意到撒谎这件事情上。给孩子几个月的撒谎时间,几个月后,我们成人需要帮助孩子,让他知道撒谎是不成立的,撒谎的事情会被人揭穿的,慢慢孩子就失去了撒谎的成就感,也就不撒谎了。

二、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孩子有时会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为了满足问话者的愿望,而向他陈述自己看见的情节,因为成人想让孩子看到所以孩子就去满足成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需要成人的理解,不要随便将撒谎的帽子扣到孩子头上。

三、孩子故意捉弄别人

有时候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和某人的关系已经好到了一定程度,就用捉弄的方式来检验友情,表达情感,但孩子对他的需求和承受力没有太多的了解和经验,把握不好哪些会给对方带来快乐哪些会带来伤害?这时,我们成人只需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受,这样的行为会使别人对他采取怎样的行动,直接用语言制止孩子即可。

四、孩子遇到了困境,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

孩子有时会通过撒谎来摆脱困境,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需要帮助孩子把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使孩子不再担心,不再需要用撒谎来保护自己,如果我们成人给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恶劣,就会使促使孩子撒谎,成人需要检点自己的行为。

而这个阶段孩子冲突主要是:

一、与成人之间的冲突,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时这种想法会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有时孩子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成人就非常着急,于是,这些想法会与成人的要求有冲突,成人想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对孩子加以指导,孩子却不买账,当然,孩子必须受到成人保护,在这种冲突中,成人只要不用自己的权威来威胁孩子,不用情绪来施暴于孩子,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要让孩子产生太多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情绪平稳地去实践自己对他们是有利的,当他们需要指导时,孩子自然会寻求帮助。

二、孩子群体中的冲突,在群体中孩子会慢慢发现,有些人比自己强壮,有些人会在群体中表现出优势,有些人总是有点子带着别人玩儿而成为领袖,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欣赏和羡慕,当孩子感觉自己有一些力量时,就去试验这个力量,一般情况,男孩子出现试验力量的情况比较多,而女孩子多是用语言挑战别人拉帮结伙利用阴谋孤立某人,这都是孩子在练习作为一个人的正常过程,也是大自然给了我们教机,让我们有机会面对我们孩子出现的人类不美丽一面,以便改造它,作为家长,要了解四岁孩子的特点,知道这些不良情绪都来自成长的烦恼,来自孩子在群体中试验自己的力量或在群体中的阶段争斗。那么,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有了情绪我们该如何帮助?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确定的个人爱好和行为要求,也不再需要一个朋友,大多数会三五成群的在一起互动,这时出现的情绪主要是沟通方面的,他想要在群体中实现自己的想法,但沟通技巧又很不成熟,造成了别人做的和他想要别人做的有差距,心里一着急,再跟其他人沟通就会带有情绪,而这个情绪会影响到其他孩子,让其他孩子产生抗拒,但在当下群体,他们有可能会为了群体而改变或放弃自己的想法,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到晚上放学看到亲人后心里的不愉快就会浮了出来,向家长哭诉这些不愉快,这就是我们家长经常遇到的:早晨去幼儿园时快快乐乐,在幼儿园一天状态也很好,晚上回家哭诉自己在幼儿园没意思,不想去幼儿园,甚至要求换幼儿园,面对这种情绪,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这个情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遇到了不良对待,更不利的后果是家长帮助孩子确定自己被群体欺负了,孩子就会设法离开群体或者退缩成为被动者,我们应该了解,孩子们在一起摸爬滚打,翻腾撕咬却是为了练习将来的生存能力和建立他们的友谊,家长只需倾听即可,第二天他会高高兴兴地再去幼儿园,继续奋战,这样的状态对孩子是最有力的,慢慢孩子就习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以自己的性格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使自己获得良好的心态。很多家长会说,自己不喜欢孩子成为这样的角色,但这是孩子面对的一生,家长这时一定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家长的喜好不能够代替孩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