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一
北方的三月之初,大地尚被坚硬的寒意包裹。但太阳的脸上明显地增添了红晕,天也蓝得轻巧,风伸出柔软的手掌,摩挲着,似乎在等待第一朵迎春花的盛开,春,在远处悄悄地来了。
某个云幔重叠的清晨,或是某个风和日淡的午后,明晃晃的天地间,听到遥远的空中,轻轻柔软的风声里有一两声坚硬的“嗝——嗝”的声音破空而来,响亮而清透,倏然地直抵心扉,瞬间便有湿润的暖流在心底荡漾:
鹤来了。是鹤群,小别的鹤群回来了。
懂得这个音律的人,仰头望,不久,高高的穹宇间,便有无数白色的小点,珠玑一样,悬浮,滑翔、降落。从远及近,一点点变大,一圈圈的飞旋,像一道道白色的光焰,将尚未明媚的春色暖暖的照耀。直看到那羊脂一样的玉翅,流苏一样玄羽,红玉一样的丹顶,直看得心潮澎动,眼底湿润,鹤,回来了。
它们真的像古籍里身披白纱、额点丹朱的仙子。一位、两位,十位......在空中,它们可以自翩然落地的那一刻,飘逸、优雅的贵气便展现到极致。或娴静的独处,恬淡的回眸,顾盼四野的风景;或牵手并肩,轻盈的漫步,吸一口清冽、甘纯的草香;亦或展翅跳跃,引项高鸣,深情地传达久违的问候。它们把按捺不住对的思念和内心的欢快,宣泄在黄色的地平线上,像一个个的白色的音符跳荡,涌动,演奏春潮。
喜悦,可以化开寒冷的结界。
比丹顶鹤更喜悦、激动的是人。鹤粉儿们包括学者、拍客、旅客等各路人马,冒着料峭春寒,纷纷汇聚而来,近观不得就眼巴巴远瞧,或睹其仙风道骨的形态,或领悟长生不老的生存之道,总之,鹤的每一个举首抬足,都涨满无限的魔力,牵引鹤粉们钟爱的神经。
鹤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可是人皆敬仰的神鸟,是集富贵吉祥、忠贞长寿于一体的象征。从仙家到凡众,从宫廷到村野,即便不能与鹤齐飞,至少要求得鹤发童颜。且不谈太乙真人、南极仙翁着骑仙鹤(丹顶鹤),神光护体,腾云驾雾的传说,现实的世界里,早在殷商时代的墓葬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皿,刻有仙鹤形体的礼器就已出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多年前的漆器上,也清晰地绘有仙鹤的图案,足见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已经是贵气的象征,赋予贵族的精神品性,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墨客对鹤也是赞美有加,把对仙鹤的独特情感亦凸显在诗词妙语之中。“始连轩以凤跄,终婉转而跃龙”(鲍照)言鹤之形也;“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郑谷)言鹤之神也;“嗟皓白之素鸟,含奇气之淑祥”(曹植)言鹤之气也。古人赞丹顶鹤的美,在于它形神气韵的和谐一致。
明、清两朝,则更赋予丹顶鹤以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朝服绣禽,武官的朝服绣兽,而一品文官的官服上绣的正是丹顶鹤,仅次于皇家身份的凤,因而仙鹤也有“一品文禽”的雅称。直到今天,当传说中的龙凤在人们的意识里原原本本回归到传说中去,而仙鹤却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从传说里真真实实的走到人们身边,人们对仙鹤的怜爱依然痴心不改,年5月,全国20多家新闻网站举办了网上推举国鸟活动,在候选的10种鸟类中,丹顶鹤获得万网民中64.92%的选票,遥遥领先,中国国家林业局把丹顶鹤作为唯一的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
吉祥富贵、康寿忠贞,孤傲清雅,这也许都是它作为国鸟的理由,而此刻,它们的脚下,这座北方的小城,这片纯洁的大湿地,打开他赤城的怀抱,在期盼与憧憬中迎他的娇儿归来,却不仅仅因为它们作为仙鹤、国鸟而存在,它们更是生态环境的使者,它们来与不来,它们的多众少寡,不只是爱与非爱,而关乎的是整个生态循环。一个地域,哪一类鸟群的消失,消失的鸟类是表象,而根本的是背后生境出现了更严重问题。作为稀缺物种,丹顶鹤对生存环境百般的挑剔,对人类的干扰耐受性很低,一旦生活环境有人类活动频繁出现或受到破坏,它们便会头也不回的离弃,十分决绝。
鹤于湿地而言,说是“神”不若说是“魂”。
因此,对于小别而归的鹤群,湿地们也会不泣而泪,喜不自禁。
二
这片敞开赤城怀抱的土地叫盘锦,素有“湿地之都”的美誉。鹤群,沿着东亚奥大利亚候鸟迁徙主航道而迁徙,盘锦,自然是这条航道上一处阔绰的驿站,此刻,它以31.5万公顷的湿地展臂迎接鹤群的栖息,给它们提供舒适温馨的家园。
对每个鸟家族来说,迁徙过程,不知是否都一样的严格,至少,鹤群是严格的。不仅有严格的路线,还要定时,定点(地点),且规矩颇多。走这条航线的丹顶鹤越冬地大多在江苏盐城,繁殖地大多在齐齐哈尔的扎龙。春天,当盐城的平均气温达到3摄氏度以上,在这里修整了整整一冬的鹤群开始向繁殖地北迁。迁徙路径是延着海道、河道湿地而行,途经山东营洲、辽宁盘锦、吉林向海,最后到达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繁殖,也有极少数到达俄罗斯西伯利亚。秋季,当扎龙平均气温低于3摄氏度,便开始原路南迁到盐城越冬,因此,丹顶鹤每年春秋迁徙两次,在生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沿着一定的路线往返,周而复始。
丹顶鹤春季到达盘锦的时间为二月末三月初,受气温风向的影响,或可早些、可迟几日,但绝不超过中旬。由盐城到盘锦,途径山东营州,丹顶鹤要进行一次补给,但只做短暂的停留,便飞向盘锦,最高时速达到40公里,且可连续飞行8小时,这得益于它们张开可达mm的翼展和可纵入两三千米以上高空的飞行的“轻功”,由营州出发,只需一日一夜,在盘锦的上空看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如此迫地飞来,而此时的辽河口自然保护区,可谓地履其黄。一望无际的平泽之上,裸露的苇茬、倒伏的枯草像一床大黄毯子,没有止境地向远处铺开去,土地尚未解冻,虫草尚未复生。着实委屈了这些大型的涉禽。不要说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这些高级营养品,就连新鲜的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难以找到。但它们还是表现出让人为之抱愧的温恭与善良,它们留下来,到低洼的水泽、芦苇棵里寻觅食物,到尚未封死的河道饮水,许是太爱这片了无人烟的浑厚与空旷,许是太爱这里可人的蓝天,许是爱上这里原始的纯净,它们融入到这片草色丹阳之中,水墨画一样,静静的,淡淡的。
受时令的限制,尽管它们不辞劳苦,仍食难果腹,因此人工投食必不可少。丹顶鹤是杂食动物,草籽、稻谷、鱼干,虾料都吃,并不特别矫情。或许,任何动物的共同点便是,可爱,不在于外在的皮囊,而关乎至纯至善的性情。
到达盘锦的野生丹顶鹤大约有四、五百只,分散在二百万亩的湿地,它们也进行社会话动,各群落也有领袖,无论在哪个栖息地栖息,都有鹤轮换值班,一旦遇到危险,警戒者便会向对方发出警告同时会警示鹤群。
丹顶鹤在盘锦大约逗留20日左右,便要继续北迁。每年,雏鹤破壳大约在五一之前,31—32天的孵化期,所以,鹤妈鹤爸最迟需在三月末迁到繁殖地产蛋。
鹤集群而来,也集群而走,但并非浩浩荡荡同日同时起落。它们一般由十几只、二三十只集群,最多的也有十几个家庭四五十只集群,集群后并不冒然擅自行动,在临行的前一天,各个群落会有一两只首领引颈长鸣,向着远方发出信号,而后,在另一方向,会有一样的叫声传来,一唱一和,互相询问。此种唱和时有响起,直至飞走那天,叫声此起彼伏,迁徙即将开始。
鹤群起飞时,并不会直接拔地飞入高空,尤其准备长途迁徙时,即使再怒发冲冠也不能一飞冲天,它们是盘旋而起,像上山的盘旋路一样一圈一圈渐渐飞上高空。今年,丹顶鹤是在3月21开始迁徙,一群一群分拨飞走,到23日,除决定留在盘锦定居的,基本离开盘锦迁往扎龙产蛋,孵化,养育。完成了盘锦春之行,带着多少留恋与牵挂,只等秋季回迁之日再与这块土地倾诉衷肠。
我想,鹤的迁徙,留居也并非随心所欲,或者它们依据鹤群需要,家庭需求,及自身对生境的适应情况而定。据了解,丹顶鹤由盐城迁往扎龙,中途留在营州、盘锦、向海等地安家产子的情况都有。
三月下旬的盘锦湿地,有季风吹来,有鸟雀欢鸣,有芦芽破土的香气,当然也少不了丹顶鹤轰轰烈烈的爱情。
“鹤舞鹤鸣”,即是对丹顶鹤纯洁爱情的生动的描绘。
在爱情的世界里,雄鹤展现了十足的绅士风度。清风拂过,雄鹤围着心仪的姑娘,优雅地慢转,表达爱慕。随后挺胸昂颈,双翅张开,次级、三级玄羽,也随风抖动,仰脸朝天,引吭高歌,发出“嗝,嗝”的叫声。雌鹤,哪里抵得过这深情的表白,“嗝啊——嗝啊”地高声的应和,之后彼此对鸣、跳跃和舞蹈。舞姿十分优美,它们一起伸颈扬头,一起曲膝弯腰,面对面踏步,交颈,错步,回眸,而后一起展翅空中,实在是深情得戳心。人类敬仰丹顶鹤也因其对爱情的忠贞。丹顶鹤选择配偶是十分的挑剔。同胞兄妹不成一家,年龄不般配(年龄差不多)不成一家,丹顶鹤一旦选定了自己的伴侣就会厮守终生,感情甚笃,而当某一伴不幸离逝,另一伴也大多孤绝一世。
“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此刻细细咀嚼起来,委实悲情,说丹顶鹤的爱情轰轰烈烈,源于其一生只谈一次恋爱。
母鹤大多在三月末产蛋,但野生丹顶鹤孵化率为只为百分之四十三,原因种种。一只母鹤一年产一窝蛋,一般两枚。两枚蛋不同时产下,之间相隔两、三日,再产下另一枚。第一只蛋破壳后,一旦遇到危险或异常情况,父母就带着先破壳雏鹤逃走,而另一只两天后破壳的雏鹤,等侍它的种种意外和凶险,因此,孵化过程中,两枚蛋或着都孵化成功,或者都没成功,或只存其一,但又未必保证安全长大。
雏鹤破壳后,一个月学会觅食本领,二个月学会飞空,到八月,开始长途飞翔本领的练习。这期间,雄鹤表现出一家之主的风范。它会协助母鹤将巢做在四面环水的隐秘之处,三长特征,让它们在浅滩水泽和葱茏的芦荡里生活得游刃有余,长而坚的“铁嘴”,能扎到泥沙深处去掘食,脖子和腿几乎等长,这让它们站在多深的水中捉到多深的食物,为自身和雏鹤提供丰富的营养。如果遇到猛禽攻击或突发危险时,会立刻挡在妻儿的前面与对方反击。因此,丹顶鹤孵化率虽不高,但哺育,教化后代的能力很很强,是人力所不及的。
小鹤在两岁之前都叫“未成年鹤”,幼鸟头、颈棕褐色,通体乳黄色而缀栗色的绒羽,所以也叫“黄鹤”。成长中,颜色逐渐淡化,一旦长大成年,就变得洁白无再也见不到丝毫的黄色。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诗,除了古人表达“人生易逝,世事苍茫”之慨,也在寓意,青春逝去再也不会复还,愿君莫负韶华。
秋日的辽河口,金色的芦苇映衬殷红的海滩,白水绕于期间,芦花荡于秋风,蓝天映于水面。一幅色彩浓烈、炫目的巨幅油画,铺在辽河湿地上。丹顶鹤,就是在这样美丽的时刻傲然回归。
与春日相比,这时候环境更优雅,水草食物也更丰美。鹤群无论觅食还是栖息,都少了一些辛劳,也许是完成了一年的哺育任务,它们的情绪明显的亢奋,少了些矜持多了些恣意。虽然比春天停歇的时间短几日,但却玩得尽兴。有时候它们突然惊鸿乍现从水面掠过,有时候情谊绵绵贴着红海滩长久的低飞,有时候追着夕阳竞技,抖落一身金光,有时候从芦花里飞出又钻进芦荡深处,荡起浩渺银波。
有晚一步南迁的鹤群,或可等到一场清雪。如果有幸看过“舞风戾雪”的丹顶鹤,我想,那绰约的身姿那一刻在你心中一定会幻化成精灵?神仙?至少,它是一个懂得雪韵风华的鹤。
也有更贪恋这天堂一样的居所的小股家庭,实在不愿走,悄悄的留下来安然地越冬。所以说,盘锦是丹顶鹤最南端的繁殖地,也是最北端的越冬地。
三
站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滩海站”望鹤台上,眼前是亩湿地,7月的苇荡泛起一轮一轮的绿波,向脚下涌来。时有鸥、鹤在期间翔鸣,心中顿生“汲津口之灵韵,纳大河之膏腴”的感慨。
其实,这里只是盘锦丹顶鹤几个保护站中的一个小站,但作为丹顶鹤繁育基地却有近30年之久。
副站长叫赵世伟。一个可以称得上“专家”的人,一个在保护区坚守了30年的人。
得知这一次我要他讲讲他的养鹤史,他头都没有抬,因为他正在专心致志训练一只小鹤进食。
“你先看我喂这只小鹤吧。”语气十分淡定。
这是一只刚刚破壳5个小时的小鹤,鹤站在筐里,他坐在对面,右手用镊子夹着一条腐化虫,小鹤几次试图啄食,就是瞄不准,嘴偶尔碰到食物,又无力啄起。一个中年人,一只小雏鹤,就这么对视二十几分钟,小鹤累了,索性趴下了,人怎么引诱,它都不再理会。
“它还会再接受训练吗?”
“会,但得看人家(雏鹤)心情,现在不想吃就是打成酱糊它也不吃,一会顺心了,还会再起来吃。”
“就这么练,会不会把它饿死?”
“不会,宁可让它把人磨死,也不能让人把它饿死。”
等待,也许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人,常常成了浸泡在时间药水里的魔。
讲起自己30年的养鹤历程,一幕幕,在赵世伟心里如数家珍,也感慨良多。
盘锦是在年正式建立赵圈河野生丹顶鹤保护站,主要工作是对现存的丹顶鹤救护。野生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个性都比较特别,孵化率本不高,那个时候,一些禽鸟尚在可捕杀之列,每到丹顶鹤迁徙季节,一些贪得无厌的可恶之徒便借机捕杀丹顶鹤,丹顶鹤的数量逐年递减,濒危,光凭对给老弱残伤的丹顶鹤施与人工救治,根本保障不了丹顶鹤种群的壮大。
年保护站决定开始人工养鹤。最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救护到三只野生丹顶鹤。技术人员借鉴了沈阳动物园鸟类繁育的经验,采取人功受精的方法让母鹤繁育。经过精心研究,96年,母鹤成功产蛋,定为“种鹤”,年以后,基地的“种鹤”已有成对,孵化率较高。人工孵化也一直未断,年之后,基地“种鹤”的数量达标,基本上可以称为种群了。
话说得轻巧,二十几分钟就是二十几年的光阴,可真正从最初坚守到现在的也唯他一人。
这里空旷、辽阔、安静。蓝天,绿苇,白云,空气清香。视觉上,没人不说这是美丽又自由的所在,而对于生活而言,寂寥,孤独,廖无人烟,与世隔绝,五年、十年、二十年会如何?
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怕是要和惊恐,荒芜,荒郊野地紧密相连。
那时候这里只有简易的办公室,没有电,晚间照明的工具就是手电筒,晚上在这里值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出去巡查,胆再大的人,心里也揣着15面鼓。偌大的芦苇塘,白天都能走转向,大半夜一道手电筒射向幽深的黑夜,后背吓得都长毛。也没水,吃水就靠自己带,有时候水用没了,想喝,就得徒步走几十里路到最近的卖店买。没有车,都是土道,赶到连雨季,都穿不住鞋,光着脚,一陷进去多深。别说挣钱多少,光这苦一般人也吃不了,别说二三十年,多少人两三年就跑没影了。
赵站长说这些时,没有得意,倒是有看过风云的自在。
跑了的,是活在自己生活里、自己的空间里的人。坚持下来的,是活在鹤的世界里,自然世界里的人。
一只鸟也好,一只鹤也好,保护它有啥用?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当然是大生态啊!
这的确是个“小鸟”与“大生态”的好问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客观地评价一个国家,越发达其环境保护越好,环境越好,对动物的种群保护越到位。评价一块湿地好与不好,不只光看外观多洁净,种多少树,栽多少花草,更在于这片若大的湿地有多少鸟类栖居,发出多么清脆的鸟鸣。对生态而言,哪怕拳头大的一只鸟,有时不仅仅作为鸟而存在,它的去与留,关系的是这个地区生境(生活环境)的好坏。一个种群的出现与消失则关乎到这个地域的生态链(生态系统)发展。
丹顶鹤的保护管理模式无外乎两种:动物园保护管理模式和保护区保护管理模式,当然最鹤性最直接有效的保护办法是后者。
为什么这么说?动物园也好,大自然也好,保护物种,并非只是保证物种的存在和活着,并非今年用五个笼子来养繁育的鹤,十年后,用50个笼子来养。其根本是为了保护好物种原始的基因。也就是说,人工司养丹顶鹤,必须得经过人工野化训练,最后再回到放回到野外生存。
野外生存,简单的四个字,各中的复杂也许只有丹顶鹤和养鹤人知道。
自主觅食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判断处境凶险,长途迁徙飞翔……..缺乏哪一点,都说明还没有完全具备鹤性,都永远不是一只真正的野生丹顶鹤,也就无法安全的野外生存。
繁育室里,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看温度、做记录,晾蛋,每两小时晾一次,训练自主觅食。有的蛋太小,小鹤生下来时会造成脚、翅等变型,需要人工矫正……孵化忙季,工作人员早晨四点多就起床,除了吃口饭一天到晚几乎不停,不是人不想停,实在是小鹤太矫情。
基地里,出生一个月到三个月以上的未成年鹤有三四十只,基本按照野生鹤的生活习性训化,每个环节都不放松。基地笼养二十多对种鹤,是孵化的主要来源,雏鹤长大后,再从青年鹤中选优秀的做种,其余的鹤放回野外。所以这些鹤,每天放飞一定时间,锻炼野外飞行能力,觅食能力,如果练得好,这些鹤放回野外后能随着迁徙的鹤群一起飞走,或者与迁徙鹤再组成家庭,这两种结果都是最理想的。
如此,野化训练的过程实在是任重道远。
中国现有野生丹顶鹤1千余只,为什么是1千而不是3千?其实,从生态上讲,鹤群数量的多寡是湿地环境的容纳量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地域只能容纳一只,那就保证这一只的质量就好,并非多多益善。
事实上,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物种,在苛求环境的同时,也为适应环境进行自身调控。丹顶鹤每年都在繁殖、育养,但从鹤群迁徙的数量看,一直比较恒定,没有猛增猛减的现象。养鹤的人,每年都细心观察黄鹤(未成年鹤)的数量,观察发现黄鹤的数量隔几年会有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这大概就是鹤群靠自身在调控生存的重荷。当然,保护区的野生训化目的之一,也是在鹤群迁徙过程中起到补充调整的作用。
野生丹顶鹤在盘锦湿地,每年春季有留下来繁殖的,每年秋秋也有留下来越冬的,但绝大多数,在下一季鹤群迁徙到来时,就随鹤群继续迁徙了。目前在盘锦定居的野生丹顶鹤有几十只,“滩海站”就有3个家庭长久定居了。
赵站长说,其中两个家庭就是保护站做的媒。
几年前,保护区里飞来了一只孤鹤,是只成年母鹤,落地之后,看样子也不急于走,也看不出有什么伤病,只是每天在芦塘边觅食,形单影只,挺孤独。基地工作人员就在圈养的两只公鹤的笼子周围投些食物,果然,母鹤连日来觅食,一天,母鹤忽然对着笼子欢鸣走来,而笼中的两只公鹤也一起欢叫,看样子,两只公鹤对这只母鹤都产生了好感,索性,李站长就将两只公鹤都放出来,母鹤在两只公鹤之间,好一阵权衡,选走了自己心仪的伴侣,安了家,再也没离开。这样,剩下一只公鹤也十分孤独,基地的人见不得它孤独的样子,就帮助它与基地育养的成年母鹤牵线搭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公鹤敲开了一只母鹤的心扉,双宿双栖,组建了家庭。
赵站长望着他们呕心沥血繁育的鹤,把目光投向远方,良久,没有言语。但我知道,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这些鹤野化训练成功后,能在盘锦连绵的二百多万亩湿地中自由地生存,以此为基数,在现有环境基础上,通过有效改善,形成自己的不迁徙鹤群,有一天,盘锦也成为野生丹顶鹤繁殖栖息地,为生态服务。
四、
许是为了表达对丹顶鹤的敬仰与爱惜吧,人们把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可总觉得神太玄妙了,破坏了丹顶鹤素洁的性情,称为精灵吧,又觉得平淡了些。其实,盘锦湿地有近种鸟类生活、栖息,每一类禽鸟,都称得上是湿地的精灵。譬如猛禽以鹰、隼、鸢为代表,钩嘴勾爪,便于掠食。游禽以天鹅、雁、鸥为代表,扁嘴蹼掌,便于水面游动吞食。涉禽以鹤、鹳、鹭为代表,长嘴长颈长腿,适于趟走水中掘食。等等,每一种鸟都有它的独门绝技和生存之道。
著名的鸟类迁徙之谜——大滨鹬家族的“神”迁徙。大滨鹬繁殖于西伯利亚,越冬地最远要到奥大利亚,迁徙达二万多公里,几乎穿越半个地球,这倒不奇。每年春季,大滨鹬家族在西伯利亚产蛋后,准父亲们并不参与抚养雏鹬,就组团先迁往奥大利亚了,当小雏鹬跟随母亲学会自己独立觅食之后,母亲们又组团迁往奥大利亚。秋风乍起的时候,大滨鹬幼子羽翼丰满,也该寻找越冬地了,怪的是,它们根本没走过这条遥远的路线,却能准确无误地飞到奥大利亚,完成一家人完美的团聚。也许这就是它们通灵世界的独特方法。
说到通灵,赵站长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那些年红海滩旅游景区炙手可热,“滩海站”毗邻红海滩名胜旅游区,又是天然大氧吧,有人看中此地,想改做旅游景区这并不为怪,也挺简单,简单到就是画个圈的事。但主管书记出于负责起见,决定看看现场。那天,相关人员拿着几尺厚的材料准备就绪,就等落实了。领导们纷纷到场,就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刻,大家突然感到外面传来响亮的叫声,“嗝——嗝”好一阵,大家往窗外一看,好家伙,不知从哪飞来五六十只丹顶鹤,就在会议室窗外,且歌且舞,久久不散,好不让人心生爱怜。主会领导见此情景,扔下一句话:
“这么好的环境霍霍掉了,得创造啥样的价值能比这个大?”
且行日珍惜,一现场会就此散去。
但一年后,一心想为此地创造更大价值的“思想家”,锲而不舍,又筹划了第二次改革会。领导们再次纷纷到来,但这次,根本没给大家走进办公室的机会,那天,迎接他们的是夜鹭,铺天盖地翔集在眼前。水泽边,栈桥上,芦苇尖上,至少有三四万只夜鹭,为尊贵的客人表演了一场盛大的音乐舞会。
“想开发旅游换地方,这,就给鸟用”。
主管领导铿锵有力的一句话,会议再次作罢。
鸟用它们自己的方式与人类进行了美丽的沟通,鸟看懂了人类,人也看懂了鸟。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故乡”。
这里,我们不说虚无的龙,只说青白的鹤。
高洁也好,卓绝也罢,云到底是鹤身旁的一缕点缀,不是故乡,千亩的苇海,万亩的湿地,绵延的滩涂,幽深的沼泽,还有万千爱鹤、护鹤的人群,这才是鹤的故乡。
每年经过盘锦的鹤类大约六种,除了灰鹤外,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均为濒危珍禽。
为了做好保护工作,保护区工作人员是煞费苦心的。
鹤群生存的三大要素:水、食物、隐藏物。所以鹤群常常沿海岸线,河岸线,顺着河道迁徙,一是安全,二是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源。为了顺应鹤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人员需要做足功课,创造一些条件。尤其春季,鹤群归来,盘锦还是冰封地冻,工作人员要到不完全封冻的河道投食,必要时要人工破冰,以保证野生鹤群取食、饮水、洗浴。鹤的记忆力很强,每年都寻找它们生活过的苇荡,不随意乱窜。并且在背风处留下一部分不收割小片苇荡,供丹顶鹤栖息,也便于鹤群在少干扰的芦苇窼深处做巢。
投食也是技术含量颇高的技能活儿。以适量为宜。什么叫适量?其实无定数,投食只是为了助力觅食,非是出于溺爱而喂饱。
鹤,有仙性,但毕竟生活在俗世,是禽鸟,但又通晓人性。它们不会分辨食物属性,见到现成的食物也安逸,也会依赖人类。所以要根据鹤的摄食需要恰到好处投食。雪天食源少,鹤觅食困难时,就多投一些,反之少些。让它们既不至挨饿还要坚持觅食,这样才能保持鹤群野性不受影响,去抵御恶劣的环境。所以野生鹤走路昂首挺胸翘臀,体态优雅健康。
相信这一切,鹤是懂的。
俗语说“闲人养鹤”。闲,一定不是指安闲自在,尤其在盘锦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安闲自在又怎么养好鹤呢?那便解意为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想起赵站长说的话,“赚钱道多了,要是为了赚钱,大可以过比这里舒服一些的日子。”
相信这一点,鹤也懂的。
年之后,发现有一部分丹顶鹤留在盘锦越冬,说明盘锦温度已经适宜丹顶鹤冬日长期栖居。下一步,如果我们做得更努力,盘锦湿地的未来就不是梦。大片的沼泽,茂密的苇从、众多的鱼虾,原始的湿地景观,丰富的地域资源。其实无需人类做出多大牺牲,只要不恣意破坏生态,只要保护好上苍恩赐人与万物的这片生存的环境就够了。
遥想,若干年后的某天清晨,清澈的水湾,躺在芦苇坡温暖的怀抱,水边的蒹葭,摇曳着晶莹的露珠,轻轻的风里,一群落入凡间的精灵,玉羽琼衣之上挺一顶丹红,典雅而圣洁。它们漫步、展翼,亮相,起舞,快活而内敛,温柔而含蓄。时光的深处,一个古稀的老者沉思着,遐想着,把芦苇坡的故事讲给儿孙听。
在它脚下的湿地,不喜不悲,坚守着无私、赤诚,默默地包容它怀中的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