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7148070539626801&wfr=spider&for=pc如何借助学校文化突破单学科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综合学习中健康成长?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第二实验小学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学校资源,打造“韵雅文化”跨学科课程体系,通过韵雅文化与学科、活动、生活、自然等方面的链接,培养外表优雅、谈吐儒雅、学识博雅、气质高雅的学生。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第二实验小学位于古海州地区,有着历史文化的流风遗韵——将军崖第一组岩画就与“百鸟之王”少昊有关;有着优美独特的校园环境,校内香樟高耸、翠竹摇曳。对于学校文化而言,“鸟”和“树”是两个值得聚焦的文化观察点,也是体现“韵”和“雅”的重要文化载体。于是,学校建构“韵雅文化”跨学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外表优雅、谈吐儒雅、学识博雅、气质高雅的学生。
文化+学科:韵雅文化与学科教学链接
韵雅文化与学科课程的链接,不仅是形式的贯通,而且是理念的践行、内容的融合、情感的渗透、方法的创新,在“语文+文化”“数学+文化”“英语+文化”等方面呈现出崭新的课程样态。
以“语文+文化”课程为例,学校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语言、思维、审美”四大维度设计语文主题活动,开展了“听之韵”“颂之雅”“读之韵”“写之雅”等系列活动。师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听之韵”语文平台。为了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举行“小韵小雅”讲故事活动,通过讲故事融入地域文化。比如,学习苏轼诗词时,教师为学生提供苏轼来连云港的史料,让学生改编成故事“苏轼携家游石棚山”“苏轼给怀仁令写诗”等,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颂之雅”语文平台。学习课文《在一起》时,教师先组织学生以颂扬的口吻读课文,然后进入体验场:一个学生扮演小黄鸡,一个学生扮演小黑鸡,通过“刨土”“捉虫”的表演感受儿歌所体现的价值观。教师还适时让学生表演地方儿歌《大螃蟹》:“大螃蟹,没尾巴,八只脚,划呀划,走起路来横着爬,两把钳子手里拿。”这些活动将“颂”生活与“演”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表演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一种生活化的“雅趣”。
“读之韵”语文平台。每年3月,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之声”校园读书节,教师根据语文教学进度适当安排相关地域文化内容。比如,学习虞世南的诗歌《蝉》时,教师会拓展清代赣榆人佘云霄的诗歌《咏蜜蜂》:“游蜂劳累异寻常,采得百花酿蜜香。待到熟时人割取,往来空费一春忙。”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蝉”与“蜂”的生物习性,进而了解诗人的不同语言表现,打通语文与生物的学科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写之雅”语文平台。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每周上交一次书法作品,单周为钢笔字、双周为粉笔字,在固定的地方进行“雅字”展示;学生每周有两次固定的练字时间,还要上交一份硬笔书法作业。此外,学校还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将语言运用、版面艺术、书法展示融为一体,实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跨学科教学目标。
文化+活动:韵雅文化与学校活动链接
为了让学生成长变得多元而有趣,学校将韵雅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结合,开展“防疫健身”“爱眼护齿”等一系列活动,将知识学习与身体健康相结合,让学生收获健康豁达的精神品质。
学校举行“韵雅·秋冬季健康月”知识竞赛,以及疫情防控、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和黑板报展示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校医院通过广播向学生普及什么是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怎样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染病后如何做等知识;加强家校合作,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做好亲子沟通,帮助学生“在防疫中学习,在学习中防疫”。
居家上网课期间,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分别锻炼30分钟。“我在家做了30个俯卧撑”“我在院子里跳绳半小时”“我在家用拉力器锻炼汗流浃背”……学生纷纷在班级群交流汇报,有的学生还会分享视频,用行动引领健康生活。学校画廊里展出了“爱眼护齿”手抄报,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学校还请来专业医生给学生开设“爱护眼睛,防止近视”“科普护齿知识”等讲座,让学生意识到“爱眼护齿”的重要。
学校还开设了许多兴趣社团,将健身、审美、艺术、知识等融为一体,包括小羚羊田径社团、小樟树舞蹈社团、小龙人舞龙社团、火凤凰足球社团、花鸟剪纸社团等。
文化+生活:韵雅文化与生活实践链接
学校将白虎山、石棚山、孔望山等鲜活的地域资源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通过“乐雅、美雅、博雅”等行动组建韵雅寻访小队,采取体验、调查、讨论、研学等形式,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