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980.html以往认为,红*对国民*“围剿”中央苏区只有打破与未能打破之区别,中间没有基本打破之分。笔者历经研究发现,前三次“围剿”确实存在基本打破与彻底打破两个阶段,而且基本打破均发生在江西省永丰县境内。其表现为每个战役敌人中途失败宣布撤退或自行撤退,引发战局产生质的变化,让红*转入战略反攻创造条件,最后消灭更多敌人。
“基本打破”这个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文献里,曾有过三次重要论述。它是“围剿”与反“围剿”的主要形式,十年血战史,经常遇到敌人的“围剿”,红*就用反“围剿”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毛泽东说:“在一次‘围剿’没有基本打破以前,即使得到许多战斗胜利,还不能说战略或整个战役上已经胜利。”(1)只有红*从积极防御转变到战略反攻时,期间的转折点就会呈现出基本打破的局面。例如第二次反“围剿”富田、白沙战斗,第三次反“围剿”的莲塘、良村、*陂战斗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还不能认为战役上已经基本打破了“围剿”,还须看到敌人是否有撤退的迹象,可否转入反攻,才能乘胜追击,以便彻底打破之。
基本打破是一种概念,它有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全战役起了转折性变化,胜败凸显明朗;二是敌人派系严重,锐气大减;三是迫使敌人由战略攻势转入战略守势;四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机灵巧妙,稳操胜券;五是*民斗志昂扬高涨,愈战愈勇。从中央苏区一至三次反“围剿”战役历程来看,所显现的基本打破“围剿”的格局,都能全面出现上面列举的5个征象。此外,还有一些现象也属于基本打破范畴,那就是:凡是敌人按兵不动,未找红*决战,甚至消极、转移、抗命等,都可视为基本放弃了“围剿”;凡是敌人宣布撤退,或者实际上撤退了,但还未撤退到原来出发的位置,都可视为基本打破了“围剿”。下面就毛泽东、朱德指挥的这三次“围剿”的基本打破,分别作进一步剖析。
龙冈大捷——鲁涤平鸣金收兵
江西永丰龙冈位于县境南部,是永丰、兴国、宁都、青原区交界之地。第一次“围剿”是年10月*阀混战结束后,国民*调集12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先后分三期进剿,即袁水合围、东固会攻、宁北聚歼,都因找不到红*主力而屡屡扑空。蒋介石12月7日来南昌下达第一号作战命令,26日成立“南昌行营”,委以江西省*府主席、第九路*总指挥鲁涤平为南昌行营主任,统一指挥在赣各*。第一次“围剿”与反“围剿”的特点是:(1)蒋介石认为纯系江西地方事件,有鲁涤平对付就行;(2)张辉瓒得不到真实情报,盲目东进,孤*深入;(3)白*靠近红*的兵力只有张、谭、公、毛、许5个师,约5万余人,且相互之间相距甚远;(4)苏区肃反扩大化和“富田事变”干扰,红20*未能参加龙冈战斗;(5)红*没有无线电台,钢枪不到一半,又无运动战经验;(6)龙冈天时、地利、人和对红*作战极为有利,人民战争热火朝天。
红*在小布设伏两天,敌谭道源第50师不敢出来,朱毛只好率部待机围歼张辉瓒第18师。12月29日张师果然深入永丰龙冈了,毛泽东非常高兴,认为好时机终于来到,便于当晚在君埠下达作战命令。30日凌晨,指挥部设在*竹岭,龙冈一片浓浓雾海。8时半,红三*在小别桥上遇敌,打响第一枪。10时许,红十二*赶至,双方激战半天。中午,我第二梯队的红四*和红三*团来了,敌人慌了手脚,下午3时许,朱总司令发出全面攻击号令,龙冈遍地炮火震天,不多久,红*捣毁了敌师部,缴获无线电台,4时半在万功山腰捉到敌师长张辉瓒。余人全部龟缩在毛家坪缴械投降。不漏一人一马,全部俘获,痛快淋漓地取得了建*以来的最大胜利。龙冈大捷一跃成为中央苏区的百战之冠。
敌18师是编制满额的甲种师,属“冲锋陷阵”的强敌,在“围剿”*中算是一支有生力量的佼佼者,鲁涤平曾寄希望于该师的超群建树,张辉瓒也满怀信心,要一举建功,以便赢得蒋、鲁的再提携。可是这股有生力量,被红*消灭得如此干净,吓得其余各师畏打纷纷撤逃,明显体现着此次“围剿”基本打破。
如果说在活捉张辉瓒之前,红*的行动是战略防御,那么,活捉张辉瓒后,吓跑了其他敌人,那就意味着进入战略反攻,因为敌人“围剿”不复存在,处于自身难保境地了。换言之,如果红*不去打东韶第二仗,敌人的“围剿”实际上也基本打破了,当然,消灭东韶谭敌,那就实现了彻底打破。要证明这种观点合乎实际,引用敌人史料更是最好的注脚:
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12月31日得知第18师被歼,并活捉了张辉瓒,为避免各个击破,立即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1)第28师迅速撤回东固、殷富之线,第18师54旅(2)移至富田;(2)第50师暂属第六路*指挥,由源头东移,向洛口的第24师靠拢;(3)第十九路*迅速集结兴国。”(3)
历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本来鲁涤平第三期“围剿”计划定于年1月1日元旦集中在宁都县北部聚歼红*,可是各师还来不及到达指定地点,就中途于年12月31日宣布鸣金收兵,全线撤退,这就有力地佐证了经过慎重初战的龙冈大捷,已基本打破敌人“围剿”的不争史实,东韶再胜则属于反攻追歼而已。
中村鏖胜——何应钦不令自撤
中村位于永丰县东南部大山中。第二次“围剿”是年上半年,国民***部长何应钦来南昌取代鲁涤平,任南昌行营主任,于4月1日调集20万兵力,下达总攻击令,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东西布阵里,企图包围聚歼红*。
第二次“围剿”与反“围剿”的特点是:(1)敌人仍均非蒋之嫡系,南北敌首与蒋介石关系较浅,不愿卖力;(2)敌*号称18个师又两个旅,实际参战只有10个师,其它师均按兵未动;(3)有6个师的北方兵,不服南方水土,不适应山地作战;(4)何应钦兼职过多,无暇顾及,加上*事才能萎缩,擅离职守,中途离赣;(5)红*作战方式采取先运动战,后攻坚战;(6)红*作战目标采取先打破“围剿”,后攻占县城;(7)前二仗是基础,胜负渐明,第三仗中村战斗是关键,承上启下;(8)中村战斗胜利后,恢复了红*总前委,苏区中央局领导人返回大后方龙冈固定起来。
何应钦早年指挥过一些胜仗,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勋章,但在*阀混战中败于孙传芳而锐气大减,一蹶不振。这次蒋介石给他施加重担,身兼四职,即南京中央*府**部长、湘鄂赣闽“围剿”总司令、武汉行营主任、南昌行营主任,这就迫使他分散精力,经常要在这些地区穿梭。开始时他还神气十足,气势汹汹,做个样子给老蒋看,自从王金钰第五路*在富田、白沙大败后,就未见到他的身影,溜到武汉去了,江西“围剿”事务交给南昌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处理,大大减弱敌人指挥“围剿”的方寸。
红*在富田、白沙取得两仗大胜后,敌人反动气焰骤降,红*乘胜向东横扫中村之敌,于5月21日晚在永丰石马姚坊发布攻击敌高树勋师的命令。高师本来是驻南团主力,奉命西救藤田之敌54师,但54师偷偷跑到永丰城去了。高师不知,急往藤田驰援。然而这些北方兵,沿途碰到的是中村崇山峻岭和羊肠小道,加上赤卫队破坏交通,一天只能西进40来里,行至中村高虎脑,红*与敌先头旅遭遇。主力红*第三*团在一*团的配合下,5月22日冒着倾盆大雨,在高虎脑鏖战一天,23日又追击到夫坑山上围歼半天,残匪全部败走。是役红*俘虏敌官兵达人,打死团长和营长9人,缴获机步枪余支、无线电台一部、迫击炮10余门。(4)
敌孙连仲部之高树勋师在这次“围剿”中算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劲旅,被歼后吓得朱绍良部各师*心动摇惊恐万状,拼命向南丰县败走;而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的广东兵也惊慌失措,撤回赣州。其他各师不敢蠢动,就地驻防。正如《毛泽东年谱》第页记载:“5月22日,毛、朱指挥红*在永丰中村歼灭高树勋第27师一个旅,随后敌*全线后撤。这是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三个胜仗。”《江西*史资料》也记载:“敌26路*各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于5月23日全线向广昌、南丰逃窜。”(5)刘亚楼将*也著文说:“打了富田和白沙两仗,全局胜负已分,但我*又在中村打了一场恶仗,取得了胜利,致使剩下的敌人变成惊弓之鸟,全线后撤了。”(6)这就有力证明,中村鏖胜,大局已定,迎来了基本打破的转折点。
那么,我们为何找不到敌人中村败后撤退的命令呢?这是因为何应钦不在江西,第26路*总指挥孙连仲也溜到上海治疗牙疾去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向来胆子较小,犹豫不决,威信不高,这样敌*各师便不令自发逃退,直到广昌一仗惨败后,贺国光才迟迟勉强宣布休兵。
以上史料清楚表明,敌人上层一盘散沙,指挥无方;中层各怀*胎,各不相助;下层自撤自保,寻找出路。5月27日,毛泽东率领红*攻占了广昌县城,并于5月30日占领了建宁县城,筹集了大量资财,光西药一项就可供红一方面*上下半年之用。故而可以认定,后两仗标志着红*转入“围剿”敌人,实施“农村包围城市”,从而彻底打破“围剿”,其中的“基本打破”当属中村之役了。
君埠穿越——蒋介石下令总退却
君埠位于永丰县境最南端,与龙冈毗邻。第三次“围剿”是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兼行营委员长,投入30万兵力,于年7月1日下达总攻击令,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新战略,宣称两个月内消灭红*。他不会骑马,只在抚州督战,叫嚷“不杀尽共匪不回南京”。
第三次“围剿”的特点是:(1)规模更大,敌调集23个师又2个旅;(2)大部敌兵系蒋之嫡系,战斗力强;(3)红*仅隔一个月,千里回师兴国,进入反围攻;(4)红*只有3万人,且未得到休整;(5)这次反“围剿”,红*没有遇到*事路线之争,完全遵从毛泽东导演;(6)红*经历两次惊险穿插,第一次跳出40华里,第二次偷越20华里,施以调虎离山计。
战役从8月上旬开始,7日上午打莲塘,下午打良村,一天二捷,创造奇迹。11日乘风、雨、雷、电有利之机,大战*陂,三战皆胜,缴枪逾万。红*立即秘密转到永丰县君埠大森林里宿营。蒋介石侦知红*集中在君埠境内,便调整部署,密令左、中、右三路“围剿”*向君埠扑来。毛泽东面对3万红*被敌*夹击的严峻形势,在旸斋举行会议,看着怀表,决定会议暂停,再走一段路,于15日*昏来到永丰、兴国、宁都三县交界的君埠河边,蹲在地上,继续举行没有开完的总前委*事会议,决定命罗炳辉率第十二*余人向东北佯动,制造假象,一路扬旗鸣号,牵着敌人鼻子向抚州崇仁方向愈走愈远,而3万红*主力则从君埠分兵,声东击西,朝相反的西南方向,在20华里缺口中,星夜不声不响地秘密偷越过去,顺利跳出重围,来到兴国境内休息,然后与苏区中央局会合。
君埠境内召开的*事会议,是决定胜败关键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除一些史书有记载外,还有老将*杨至成的回忆录,他说:“部队来到永丰、宁都、兴国三县交界的地方,毛总*委命令部队停下来,这里是一个峡谷的谷底,两旁高山耸立,一道溪水流经我们脚旁,发出淙淙的响声,毛总*委叫传令兵把地图铺在河滩上,点亮马灯,压着地图纸角,首长们再次围着地图坐下,继续召开出发前暂时停开的会议。”(7)当年总前委警卫班长徐松林,更是具体指出:“毛委员领队来到永丰、兴国、宁都三县交界的地方,在永丰境内的一个河滩上继续开会,研究突围。”(8)红*通过20华里空隙地带,跳出敌人的包围圈。16日到达兴国的枫边、白石等地,痛痛快快地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秘密休整。而向东北追赶红*的愚蠢敌人,吃尽苦头,月底发现判断错误和大上其当,再回过头来向西南追击红*时,敌人已元气大伤,处处出现“兵力疲惫、士气沮丧、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没有战斗力”的窘迫局面。
蒋介石的嫡系*是第一次直接与朱毛红*较量,遇到毛泽东的灵巧战法,深感一筹莫展。蒋介石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气得食宿不安,于8月28日离赣去汉口了,临行前示意南昌行营将“剿匪*事告一段落”,但为了面子,不宜马上布置,便由各*师自行撤退,直至9月4日见粤、桂*阀通电反蒋,有了借口,蒋介石才乘机公开宣布此次围剿“实行总退却”。消息传出,毛泽东笑曰:“敌则饥疲沮丧,无能为力,下决心退却了。”(9)
总退却,就是总撤退,它标志着敌人的“围剿”被红*基本打破,这就是永丰君埠河滩*事会议上,毛泽东艺术地制定的“声东击西”战略方针的历史功绩。往后9月9日再打高兴圩、老营盘和9月15日打方石岭的连续作战,那是最后彻底打破“围剿”,不属于反“围剿”防御战性质,而是红*为了争取更大胜利,消灭更多敌人,归属于主动围剿敌人和乘胜追歼狂逃之敌的战略反攻了。朱毛红*在永丰县龙冈、中村、君埠基本打破敌人前三次“围剿”,本来在*史上是十分明显的,却少有人研究、分析和论述。永丰*史工作者有责任填补这一空白,使广大读者能进一步了解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作者简介
冯都:现年81岁,工商银行永丰支行主任科员,*工师,永丰县*协原常委,*史专家。研究*史40余年,发表作品余篇,编有《冯都文选》一、二、三卷,参与拍摄教育片红色故事汇《活捉张辉瓒》。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省、市、县*史学会会员、理事、会长,并获得中国名人书法院“书法家”证书。
艾圣才:永丰县高级教师、永丰县*史学会会员。年参加编写《永丰历史》(*史),年参加编写永丰县乡土教材《多彩永丰》,任编委和红色组组长。发表*史论文多篇。
注释:
(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页。
(2)第18师54旅:即张师未上龙冈前线的朱耀华旅。
(3)国民*战史汇编:《关于第一次赣南围剿之经过情形》载江西*协《文史资料》年专辑第31页。
(4)台北“国史馆”档案记录何应钦年5月27日转报第27师来电称:“约计全师损失人数近人,步枪余支。”
(5)江西*史研究室编印的《江西*史资料》第二次反“围剿”专辑(年出版)第24页。
(6)刘亚楼:《横扫七百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星火燎原》第2集(年)第21页。
(7)杨至成:《巧使敌人就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星火燎原》第2集(年)第55页。
(8)老红*干部徐松林回忆录:《忆第三次反“围剿”》中国青年出版社《红旗飘飘》第14集(年6月出版)第66页。
(9)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页。
诚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创或推荐好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邮箱:100701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