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四平最美村医赵焕章完成我省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赵焕章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
他是来自乡镇卫生院的一名乡村医生
2012年11月,他特地赶来长春献血并成为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3年5月,他被告知与苏州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近半年时间准备后,他说服家人走进医院……
城市晚报讯 昨日8时30分,吉大一院3楼血液肿瘤科干细胞采集病房内,赵焕章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了最后的身体检测,他的双臂各插上了一根导管连接到旁边的血细胞分离机,开始为期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而此刻,等待他捐献的人则远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苏州20多岁男子。至此,赵焕章也成为吉林省配型成功的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年前 他赶来长春加入中华骨髓库
中等个头,微胖的身材,一脸憨厚。昨日上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1082病房,第一次见到35岁的赵焕章。作为四平市梨树县十家堡三家卫生院的一名乡村医生,谈及干细胞捐献,他总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不算什么大事,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如果能有第二次配型成功,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赵焕章说,谈起成为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还要从很多年前一场遗憾说起。赵焕章说当时村里有个12岁的小男孩,也是自己小学同学的弟弟,孩子特别优秀,也很讨人喜欢,可突然患上了白血病,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加上无法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终究没能挽救其生命。“当时就想,如果有机会救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去捐献。”赵焕章说,2005年毕业后,他就回到了老家四平当了村医,但是当地献血设施并没有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条件,于是在2012年11月10日,借出差机会,他来到长春,特地找到血站,在无偿献血报名表上自愿选择了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初配成功 却遭到家里人反对
“我知道造血干细胞配型概率很小,有的人即使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捐献自己的骨髓。”赵焕章说,自己是幸运的,从没敢想过在加入志愿者后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能配型成功。今年5月1日,他接到了吉林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得知自己与苏州一名白血病患者低分辨配型成功,那一刻赵焕章激动不已,但没想到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我是医务工作者,虽然知道捐献无大碍,但还是担心对他身体会有影响,说实话当时我也不同意。”赵焕章的妻子王凤霞告诉,知道捐骨髓是丈夫一直以来的心愿,但到了真正捐献时,她却忧心忡忡,特别是家里的长辈们更是不能理解,甚至三番五次打电话叮嘱丈夫别捐献。
王凤霞说,丈夫态度很坚定,看到她忧虑后就经常和她谈心,举很多捐献干细胞救活他人生命的实例。渐渐地她的思想工作也就做通了,家里老人也理解了丈夫的想法,接下来的半年内,赵焕章做了各项检测,经过了高分辨配型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愿无偿捐献了自己的干细胞。
说服家人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他的状态很好,目前来看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特别是白细胞长得很好,这样情况下采集很理想。”昨日9时,赵焕章正式开始捐献,吉大一院肿瘤中心刘晓亮介绍,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需要四五个小时,采集量为200毫升,随后他的造血干细胞将会空运到苏州一家医院,延续一位男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整个过程对捐献者健康没有影响,经过半个月的休养,捐献者就会恢复。
“其实,每个人拿出一点爱心,就能挽救更多生命。”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赵焕章笑了,他说,他是*员,也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从留下资料的那一天起,他就期待着能够帮助一些遭遇不幸的人重新站起来。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当中,为这项事业做出一些贡献,这也是人生中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省已完成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目前,全国已有3860名志愿者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吉林分库自2003年成立至今,也已发展捐献志愿者42000多人,实现成功捐献38例,为救治白血病等重症患者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中华骨髓库吉林分库工作人员于利介绍,这些志愿者中,有可能存在一些“反悔者”,有的人一时兴起填了志愿表,也有人要来捐献时又遭到家人反对,这不但对受捐助的病患是一种“打击”,也在资源上造成了一种浪费,他希望更多人能够正确看待干细胞捐献。
“在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相合率是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所以与每年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的患者数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该工作人员表示,库容越大,挽救生命的机会越多,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