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史料中频频出现的凉州是啥地方,凉州词 [复制链接]

1#

凉州,今武威市、西北首府、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番卫,梦幻之城凉州雄踞于西北中心,西凉王府所在,西凉府所在,成为历朝历代西北之中心。

区域地理

本文作者:孤独神威

整理编辑:慕容洞唐

杨家将在凉州昭武门

秦朝西北,月氏故土,

匈奴西来,乌孙远盾。

休屠本有孤独部别部、居于姑臧山,本月氏别种也。凉州月为其图腾。

谷水弱水,横属昆仑。

休屠姑臧,甘泉金人。

河西走廊三巨头:姑臧、神鸟、小张掖

姑臧山下,独孤部也。

张大千《莲花山飞瀑图》

西汉四郡,凉州之始。

武威太守,中茅真君。

汉武帝时,武威太守茅固,入凉州莲花山,习读*老道术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

金张许史,四大家族。

金氏一脉,名垂青史。

七世内侍,何其盛也。

木刻“金日磾图”图像(采自洪适:《隶续》第六卷九,根据洪氏晦木斋刻本影印)

史家贵戚,亦为刺史,

名门望族,冠绝天下。

新朝雍州,雍之始也。

武威张掖,雍州治也。

王莽置雍州,武威郡改名为张掖郡。因此窦融管辖的张掖属国,本是武威属国。

金氏远盾,乐浪庆州。

大唐乐浪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新罗文武王陵之碑

玄汉雍州,窦融保据,

玄刘玄,字圣公,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权建立者。

遗种凉州,西北霸主。

窦融台

梁统班彪,避乱于凉,

梁统(公元前5年-公元62年)东汉初年*事家、思想家。更始二年(24)窦融为河西大将*,梁统任武威太守。

班彪(3年~54年)东汉著名史学家。新朝王莽时期,至凉州,为割据西北的大将*窦融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

窦氏一脉,举足轻重。

邓训一脉,护羌校尉。

邓训,高密侯、大司徒邓禹第六子,其女邓绥是汉和帝的皇后,官至护羌校尉、武威太守。

东汉雍凉,贵胄豪族,

六大家族,*功起家,

六大家族,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

护羌校尉,西域都护,

武威太守、豪帅雄族,

铁血段颎,武勇冠世,

太尉段颎(jiǒng),凉州三明之首

大汉太尉,勋烈独昭,

天下要冲,国家蕃卫。

议郎傅燮:“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

曹魏雍凉,郭贾贤明。

算无遗策,太尉贾诩。

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

贵戚张绣,曹操亲家。

北地枪王张绣

明元郭氏,保曹三世。

明元郭皇后,郭氏,西平郡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出身于河西大族,*初元年,成为皇子曹叡的妾室。

雍凉都督,莫不离也,

丘兴太守,将作大匠,

毌(guàn)丘俭(?—年),复姓毌丘,字仲恭。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将作大匠毌丘兴的儿子。

肃侯张既,亦出于此。

张既,字德容,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河东之战时,劝说马腾参与讨伐高干、张晟叛乱。*初二年迁凉州刺史

西晋凉州,文鸯马隆,

魏末晋初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文鸳。咸宁三年(年),拜平西将*、都督凉秦雍州三州*事。

西晋名将马隆,咸宁五年正月,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率众反叛时,担任讨虏护*、武威太守,革新武器装备

六部鲜卑,名震天下。

凉州六部鲜卑: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秃发鲜卑、段部鲜卑、乞伏鲜卑。

司马家族,此遗种处。

秃发机能。名震天下。

秃发树机能(?—年),秃发鲜卑族首领。“凉州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

前凉凉州,八王永嘉,

张氏忠义,割据西北,

慕容入凉,为吐谷浑。

士族北上至前凉投奔张轨

士族北上,汉宫遗此。

凉州--平城--邺城--洛阳--建康(江苏南京)--西安--日本奈良(なら)都是武威(姑臧)之风韵的建筑格局

后凉凉州,太祖之始。

罗什旃檀,亦到凉土;

旃檀瑞像曾到过凉州鸠摩罗什寺

南凉拓跋,与魏同宗。

傉檀王后,鲜卑折掘,

秃发傉檀(年—年),河西鲜卑人,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思复鞬之子

凉州折氏,佘姓来源。

折(Shé)姓源出有单一源流: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屠各国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

前有破羌,后有源延。

西凉皇室,北凉国戚。

修造洛阳,范本凉都。

北凉皇室,大魏国戚,

武威公主拓跋氏,生卒年不详,北凉哀王沮渠牧犍的皇后。其兄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沮渠司马,世家联姻。

年,沮渠牧犍死后,武威公主的女儿嫁给了司马金龙

北魏凉州,昙曜师贤,

中国石窟鼻祖——凉州天梯山石窟

李冲玄高,洛城石窟。

李冲,原名李思冲,字思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镇北将*李宝的幼子

昙曜

妫水粟特,凉州萨宝。

大周凉州萨保史君石堂墓志

大周凉州萨保史君石堂墓志

北齐国戚,定海神针。

第一贵胄,段荣段韶。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生于公元年,曾任北齐大司马、太尉、大都督、山东大行台、西北大行台等职。

段韶(?~年),字孝先,武威姑臧人。北齐王朝开国功臣,姑臧侯段荣长子,武明皇后娄昭君的外甥。

曹泥刘丰,杠八柱国。

西魏凉州,独孤氏也。

独孤氏本为休屠国别部也,出自姑臧

柱国王雄,十二大将。

雍凉集团,在此时也。

雍州(今武威市)

北周凉州,姑臧故塔。

北周姑臧释迦摩尼舍利子故塔

凉州绯色,名扬天下。

红花出西北,故有“凉州绯色天下最”的记载。

关陇集团,何其盛也。

隋朝凉州,元谐杨爽,

宇文慕容,皆为总管。

隋文帝杨坚为纪念凉州总管杨爽修建了凉州昭武门

司空阴寿,骠骑世师。

阴寿,字罗云,姑臧人。周隋时期大臣,从北周武帝灭亡北齐,进位开府,迁丞相掾属

唐朝凉州,凉州都督,

建成世民,皆为总管,

《唐代凉州都督府研究》山东大学郭水菊

《唐代凉州都督府研究》山东大学郭水菊

李白作诗,阴铿先行。

元吉智云,郡公总管。

李轨(?~年),字处则,武威郡姑臧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略知书,有智辩。年自称河西大凉王

李渊开国,武德功臣,

唐高祖李渊(年—年6月25日),字叔德,前凉安世亭侯李弇之后,唐太祖李虎之孙,唐朝开国皇帝。

兴贵修仁,皆为国公,

安兴贵,凉州姑臧人,粟特族。唐朝初期将领,其先居安国,从后魏时安难陀开始世居凉州,为武威豪望。

四大贵妃,德妃华贵,

杨妃,隋末唐初人。《隋书》记载杨妃之父是隋炀帝。为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

韦珪(年-年),字泽。北周大司空韦孝宽的曾孙女,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韦圆成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

巢王妃,杨氏。出身名门望族,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恭仁的从侄女。被太宗李世民宠幸,生下一子曹王李明

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治家,武周开国君主(年-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志玄唐俭,陪葬昭陵,

唐俭(公元-年),字茂约。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

契苾何力,出武威郡。

契苾何力

西平公主,绝世美人。

大周故弘化大长公主李氏赐姓曰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

曷钵可汗,亦在其列。

霓裳羽衣,凉州词曲,

孤城,指姑臧(今武威市)

绝世国乐,风靡天下,

凉州乐舞,武威飞天

河西节度,唐周第一。

周朝凉州,三大城市,

吐蕃大论,归附凉州。

吐谷浑国,内附府邸。

吐蕃帝国,元昊克星。

温末雄族,皆可自保。

大理段氏,亦出武威,

笃信佛教,名扬海内。

西夏凉州,都城陪都,

凉州碑

四位皇后,一位皇帝。

没藏黑云

梁氏皇后,神似武曌。

梁皇后

齐王神宗,起家凉土。

夏神宗李遵顼

元朝凉州,可汗阔端,

征西大将,*金独苗。

萨迦四祖,主持凉州,

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

大元帝师,西天佛子。

八思巴

两京造像,凉国公也。

阿尼哥

明朝凉州,凉州卫也,

甘肃总兵,杨家将也,

庐阳三贤,进士余阙。

余阙

清朝凉州,凉州府也,

两广总督,栖鹏栖凤。

李栖凰(李关王)之墓

漕运总督,李栖凰也。

两江总督,牛鉴是也。

牛鉴

湖北布*,孙诏是也。

凉州总兵,高述明也。

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武威是也~

武威市博物馆

西北首府,名不虚传!

唐伯虎祖籍在凉州

凉州之畜天下绕——《汉书》

凉州绯色天下最——《魏书》

故图片标注文字限制,慕容洞唐将部分缺失内容整理如下:

[1]休屠本有孤独部别部、居于姑臧山,本月氏别种也。凉州月为其图腾。

[2]河西走廊三巨头:姑臧、神鸟、小张掖

[3]张大千《莲花山飞瀑图》

[4]汉武帝时,武威太守茅固,遂弃管遁携茅家三兄弟入凉州莲花山,习读*老道术,潜心修炼;采药为民治病,民众有求必应。后在“上清宗坛”升天。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对其屡有加封,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

[5]木刻“金日磾图”图像(采自洪适:《隶续》第六卷九,根据洪氏晦木斋刻本影印)

[6]王莽改凉州为雍州

[7]大唐乐浪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新罗文武王陵之碑

[8]玄刘玄,字圣公,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权建立者。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

[9]梁统(公元前5年-公元62年),字仲宁,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人。东汉初年*事家、法制家、思想家。更始二年(24)窦融为河西大将*,梁统任武威太守。

[10]班彪(3年~54年),字叔皮,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新朝王莽时期,归至凉州,为割据西北的大将*窦融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

[11]邓训,高密侯、大司徒邓禹第六子,其女邓绥是汉和帝的皇后,官至护羌校尉、武威太守。公元年,汉和帝追封邓训为平寿侯,谥号敬侯。

[12]六大家族,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为东汉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13]太尉段颎(jiǒng),凉州三明之首

[14]东汉末年,一场有关凉州的争论在朝廷进行。当时凉州西羌反叛,朝廷征伐失利,司徒崔烈认为应该放弃凉州,汉灵帝刘宏诏令百官在朝会上讨论。议郎傅燮厉声反驳道:“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绝对不能放弃,并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不能放弃的原因。最终,朝廷认同了傅燮的见解,决定继续守卫凉州。

[15]明元郭皇后(?-年),郭氏,西平郡人,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郭氏出身于河西大族,*初元年(年),全城太守平定西平郡叛乱,临走时将郭氏带入皇宫,成为皇子曹叡的妾室。

[16]毌(guàn)丘俭(?—年),复姓毌丘,字仲恭。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将作大匠毌丘兴的儿子。

[17]张既(?~年),字德容,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河东之战时,劝说马腾参与讨伐高干、张晟叛乱。*初二年(年),临危受命,拜雍州刺史,平定诸胡叛乱。迁凉州刺史,封西乡侯。在任期间,降苏衡,邻戴众,修工事,安抚百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乱。一生以惠*闻名,征辟杨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

[18]魏末晋初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文鸳。咸宁三年(年),拜平西将*、都督凉秦雍州三州*事,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迁使持节、护东夷校尉、监辽东*事。

[19]西晋名将马隆,咸宁五年(年)正月,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率众反叛时,担任讨虏护*、武威太守,革新武器装备。出任宣威将*,平定“秦凉之变”,斩杀秃发树机能,收复凉州。太康初年,出任平虏护*、西平太守,戍边十余年,战守尽力,发展生产,声名大震。

[20]凉州六部鲜卑: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秃发鲜卑、段部鲜卑、乞伏鲜卑。

[21]秃发树机能(?—年),晋朝时期人物,秃发鲜卑族首领。“凉州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

[22]凉州--平城--邺城--洛阳--建康(江苏南京)--西安--日本奈良(なら),都是武威(姑臧)之风韵的建筑格局。——牛津大学汉武教授陈寅恪

[23]秃发傉檀(年—年),河西鲜卑人,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思复鞬之子,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君主,年―年在位。

[24]折(Shé)姓源出有单一源流: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据《宋事实类苑》载,折氏虽源出*项族,但经过和汉人通婚,而逐渐混血汉化了。后折姓在宋代因得罪了朝廷,所以后来有许多改为“佘”姓。

[25]武威公主拓跋氏,生卒年不详,北凉哀王沮渠牧犍的皇后。其兄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26]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年),沮渠牧犍死后,武威公主和她的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十分孤独。拓跋焘见此产生了怜悯之情,亲自出面,把她嫁给左将*、南郡郡公李盖,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司马金龙和高潜。

[27]李冲(年—年),原名李思冲,字思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臣,镇北将*李宝的幼子。北魏献文帝末年为中书学生。升为秘书中散。后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三长制设立之后,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任给事中.

[28]玄高(~)俗姓魏,名灵育。是南北朝时北方著名的禅僧,进入北魏都城平城后,成为北魏僧人最早的领袖。玄高从河南来到凉州,受到北凉王沮渠蒙逊的优礼。玄高在凉州讲解禅学,连海西僧人都来学习,足见他在西北已被公认为禅学的宗师。

[29]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公元年),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年)薨于中山,享年61岁。曾任北齐大司马、太尉、大都督、山东大行台、西北大行台等职。

[30]段韶(?~年),字孝先,小字铁伐,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北齐王朝开国功臣,“北齐三杰”之首,姑臧侯段荣长子,武明皇后娄昭君的外甥。

[31]阴寿,字罗云,姑臧(今武威市)人。周隋时期大臣,将领。少果烈,有武干,性谨厚,敦然诺,初拜仪同。从北周武帝灭亡北齐,进位开府,迁丞相掾属。从韦孝宽讨平尉迟迥,进上柱国。出为幽州总管,封赵国公,讨平高宝宁。卒于官,赠司空。

[32]李轨(?~年),字处则,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略知书,有智辩。世为本州豪族,以财富雄于边疆。炀帝时,补武威鹰扬府司马。大业十三年(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他与曹珍、安修仁等亦聚众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署官属。

[33]唐高祖李渊(年—年6月25日),字叔德,前凉安世亭侯李弇之后,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之子,唐朝开国皇帝。

[34]安兴贵,凉州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人,粟特族。唐朝初期将领,名将李抱玉曾祖父。安兴贵,其先居安国,从后魏时安难陀开始世居凉州,为武威豪望。

[35]杨妃,隋末唐初人,名讳不详,生卒年不详。杨妃的出生地史书无记载,《隋书》记载杨妃之父是隋炀帝。唐初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为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

[36]韦珪(年-年),字泽。北周大司空韦孝宽的曾孙女,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韦圆成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

[37]巢王妃,杨氏,弘农华阴人。出身名门望族,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恭仁的从侄女。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李元吉的王妃。贞观前中期,杨氏与李元吉姬妾和庶女归仁县主等人居住在后宫一间拥挤狭窄的宫室内里“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於危疑之地”。贞观后期,杨氏曾一度被太宗李世民宠幸,生下一子曹王李明。

[38]武曌[zhào](年-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治家,武周开国君主(年-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40]唐俭(公元-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

[41]契苾何力之子契苾明的《*大将*行左鹰扬卫大将*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空)府君碑铭(并序)》中明确记载:本出武威,姑臧人也。

[42]《晋书·地理志》:“汉改雍州为凉州”,《乐苑》:“凉州宫词曲,开元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

[43]大周武则天时期:洛阳、凉州、扬州为三大城市

[44]唐朝广德二年,凉州被吐蕃占据,温末人建立温末*权,其实本质是吐蕃部与河西节度后裔和凉州士族的联合*权,史称凉州温末。

[45]大理国国姓,出自姑臧今甘肃武威。《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武威郡姑臧人也,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

[46]没藏黑云(11世纪?-6年),没藏氏,凉州人氏,吐蕃族,西夏景宗李元昊的夫人,李谅祚的生母,没藏皆山之女,有西夏艳后之称。

[47]梁皇后(年~年),凉州人,出身于汉人大族。西夏毅宗李谅祚第二任皇后,原是夏毅宗第一任皇后没藏氏的亲嫂嫂。年,其子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权达18年之久。故有人言:梁氏皇后,神似武曌。

[48]夏神宗李遵顼(年-年),西夏第八位皇帝,男,*项族,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李彦宗在凉州起兵,定都凉州,将儿子李遵顼扶上皇位,废掉夏襄宗李安全,后从凉州迁都兴庆府。史书记载:“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年,廷试进士第一名。

[49]八思巴(藏文:,威利:Phags-pa;年-1年),义为“圣者”。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至元十七年(1年),圆寂于萨迦,享年45岁。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之无上称号。

[50]阿尼哥,八思巴弟子之一。《凉国敏慧公神道碑》所载有阿尼哥的生平记录

[51]明洪武九年()改西凉州置凉州卫,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威市地。清雍正二年()改为凉州府。

[52]杨嘉谟,系凉州卫世袭指挥,因勇敢善战,明天启六年(年)授骠骑将*,后升任甘肃总兵,崇祯四年(年)任蓟镇总兵,去世后葬于凉州高坝镇蜻蜓村。《明故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永宁兰州等处地方总兵□□□□督府左都督杨公墓志》

[53]李栖凤(?—年),字瑞梧,广宁人,本籍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人,清初大臣。父亲是明朝总兵李维新。李栖凤早年以诸生身份降后金大汗皇太极,值文馆。八旗汉*制定后,隶镶红旗。

[54]牛鉴(——年),字镜堂,号雪樵,籍贯甘肃凉州人。清朝一代名臣,大清循吏。清朝嘉庆十九年(年)进士,二甲第五名,恩师为凉州复兴农刘氏。为道光皇帝的恩师誉为“两朝帝师”。道光赐匾《夫子博学》。

[55]孙诏成,甘肃武威人,康熙五十一年(公元年)考中进士,初为庶吉士。十年后,孙诏又赴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散馆后,孙诏被改任为知县。雍正十一年(年),孙诏升任为湖北布*使。

[56]武威古称“姑臧”、“凉州”、“雍州”、“屠各”、“雍凉”、“休屠”,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河西相对比较安定,“姑臧称为富邑”。三国时,姑臧为凉州治所。到十六国,前凉、后凉均建都于此。前凉张轨至张骏时,曾对姑臧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河西地区的*治中心。北魏以后,凉州人口迁洛阳。至唐代,这里又出现繁荣的盛况。唐人沈亚之说:“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清朝著名学者吴大成对凉州十分赞赏,他在《西夏书事》中写到:“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岂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